向警予女权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

时间:2024-05-21 人气:

摘 要:向警予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中国革命与妇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尤其是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本文在学习了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实际,详细分析了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旨在引起当代社会对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发展的进一步重视与支持,并给相关妇女权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向警予;女权主义思想;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毛泽东研究与湘学研究专项资助课题(15ZXC13),“向警予女权思想研究”成果。

1 向警予女权思想的主要内涵

1、男女应该有平等教育的机会。向警予提出,由于教育在提高女性思想觉悟、生存能力和个人发展上起到关键作用。女性如果要争取实现男女平等,争取教育机会的平等是首要内容。因此,向警予提出了完全改变女子教育的方针,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女性的教育内容不要局限于传统封建道德,而是用现代知识来启蒙广大女性;二是课程编制要废除老旧的女性编制和课程,制定现代化的课程编制;三是完善教育制度。

2、女性应当享受和男性一样平等参政的权力。参政权利是人民能自己亲身参与国家发展事业规划的重要权利。由于中国女性长期处于男性参政的社会背景下,平等参政的权力是向警予女权思想内涵的最革新的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女性应享受和男性一样的参政权力;二是要加强女性权力意识的教育与宣传。

3、女性有自主决定婚配的权利。中国女性长期生活在封建婚姻教条下,尤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教条长期禁锢着女性的婚姻观念。针对婚姻,向警予提出了“组织婚姻自决联盟”的先进理念,其内容展开为:一是女性有权利对抗不满的婚姻观念;二是女性可以以组织的形式联合对抗不满的婚姻观念。向警予提出的这一女权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引起的反响极其强烈,给传统婚恋馆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当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创造了发展机遇。

2 向警予女权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女性参政是保障女性主体地位的重要枢纽

1. 参政运动是女权运动的枢纽

由于中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封建社会,中国女性长期约束在封建政治礼教和风俗习惯中,女子被传统地认为其义务是管理家务和处理家事,不得参与任何政治活动,并且这种思想意识已成为长时期的政治领域中普遍认同的主流思想意识。然而,在封建意识禁锢女性思想进步的社会背景下,向警予通过对马克思妇女解放思想及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的深入学习与了解,成为一名具有先进妇女思想的先驱之一。她深刻认识到:中国女性的权利必须通过参政运动的途径来实现,女性只有通过参政,才能在源头上影响国家的政策方针的制定,从根本上保证女性权利的实现。

向警予思想领先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她能认识到女性解放要通过政治的途径,因为她体会到了政治与女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家政策的内容,会直接决定女性在文化教育、经济生存和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发展权利。只有通过平等的政治构建男女两性平衡的发展权利和社会地位,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然而,很多妇女解放团体并未真正认识到女性参政的重要性。因此,向警予作为思想先驱,她极力呼吁妇女团体要争取参与国民会议,通过参政了解并解决政治问题,女性可参与国民会议的可行性包括:第一,妇女也是国民的身份,參加国民会议理所当然,国民会议不受制于性别因素,国民会议应该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与参与程序。第二,国民会议上应该要有实在的妇女团体列席,才能促使妇女团体成为有抗争力的主体,真正激起妇女群众对自身发展权利的拥护与奋斗,提高女性团体力量与地位。在当时,国民会议是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国事商议平台,国民会议体现着男性意志,男性并不能代表妇女的意志行使表达权。因此,只有妇女团体真正成为国民会议参政的一份子,才能真正以女性的立场,发出最真实、客观的心声,帮助妇女脱离不平等的困境。此外,妇女团体队伍的壮大,直接影响其在国民会议中的数量多寡,最终影响

政治决策和妇女群体的拥护程度。为了更好地帮助妇女团体参与国民会议,向警予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工作指导建议:一是妇女团体要充分发挥好作为女性代表的角色,代表妇女提出合理的政治要求;二是女性参政从整体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说,是有利于男性和整个国家的,是可行且必要的。因此,向警予的政治眼光敏锐,为妇女团体参政提供了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方向双重保障。

2.女性参政是实现女性主体地位的保障

向警予提出妇女要通过参政争取合法权利的倡议,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今社会,女干部在我国干部队伍中数量仍然较少,女干部所占的比重较小,尤其存在越高的职位女干部越缺失的现象。可见,即使在现代社会,向警予提出的要保障妇女参政比例的思想也未能完全得以落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中,明确规定:“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员的三分之一以上”。可见,中国社会发展至今,男女平等的基本理念已在法制政策上制定,但是,由于现实的局限,女性参政的落实情况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具体表现在妇女虽然已经获得参政权利,但是女干部所占比例仍然未达到国家保障妇女参权的法律标准。妇女参政数量如果一直未能达到一定比例,将会长期限制妇女在参政过程中的“主体者”的身份和影响力,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妇女发展权利的落实。向警予指出,国民运动上失掉了妇女的地位即不啻在妇女本身利益上失掉了一个很大的担保。因此,在参政权利的方面,不能只从形式上执行向警予提出的要坚持“男女平等”的理念,而是要保证男女合法参政中的实质平等,才能真正形成和巩固女性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参政的目标。

(二)贫困妇女社会脱贫帮扶的主要对象

1. 贫困妇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基础

向警予认为,妇女团体运动未能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妇女团体未能重视并发挥贫苦女同胞的力量。向警予作为一名女性无产阶级领导者,通过访贫,密切关心着当时生活在底层的女同胞的生活和心灵。她在访贫中,深刻了解到了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女工饱受无尽摧残与剥削的艰辛,这也是让她震撼并决心帮助劳苦妇女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变劳苦妇女饱受资本主义剥削的压迫局面,向警予找到了通过妇女运动帮助劳苦妇女的出路。她发现,当时女工的罢工能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她深刻体会到,贫困的劳动妇女是妇女运动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如果女权及参政运动能充分发挥劳动女工这股最具革命精神的主力军,妇女运动的发展将取得不容小觑的成效。因此,向警予在领导妇女运动时,明确指出,妇女运动者的眼光应时常注意到最下层妇女——工农妇女的生活,因为伊们是妇女中的最大多数;伊们的生活最痛苦;伊们在客观条件上最迫切地要求解放,这也是谁都不能否认的真理。作为社会最底层人士的劳动妇女,她们长期忍受着残酷的剥削,因而,她们的反抗意识与摆脱压迫的意愿最为强烈,这与妇女团体运动的目标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在确认了妇女团体要发挥劳动女工力量思路的基础上,向警予还对具体行动的落实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一是妇女解放的过程中要坚持精准解放、实事求是的思想,不能虚张声势,也不能一味消极,而是要以同理心感受劳苦妇女的疾苦,实现对症下药;二是要加强实地考察,为贫苦妇女的解放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劳苦女工是妇女阶层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解放与进步符合妇女运动奋斗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女工的革命力量,保障其基本权利,是妇女解放的行动方向。

2.贫困女性是精准帮扶的主要对象

向警予提出,妇女运动要调动与发挥广大劳苦妇女的力量,她们的反抗精神和革命力量不容小觑。向警予对于妇女运动与解放的先进思想对于当今现实社会也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扶贫攻坚也具有重大的意义。2020年,中国要彻底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当前社会,我国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其中女性贫困人口在贫困人口总数中占60%。虽对贫困人口的分性别统计数据非常有限,但在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的现实背景下,妇女、儿童和老人滞留农村,农村生产活动日益女性化。因此,占中国贫穷人口数量比重最大的是农村贫困女性。面对农村贫困女性化的尴尬局面,导致农村妇女贫困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化,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具有指导意义。结合向警予思想,女性得不到思想的解放,就不能从根本上获得高效的发展。由于农村妇女生活在经济条件与思想教育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她们的思想和生活仍然深受社会封建残余势力的束缚,因此,贫困妇女处于弱势的局面难以改变。随着国家对脱贫工作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我国采取了一些帮助脱贫的保障措施,脱贫减贫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专门针对贫苦妇女脱贫的工作力度不够大,效果欠佳,与国家精准脱贫目标不一致。向警予女权思想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她提出了女性应具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包括教育权利、物质权利等一切关系自身发展的权利。因此,向警予女权思想对脱贫帮扶也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只有帮助贫困女性脱贫,才能从根本上为女性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加大力度落实针对贫困妇女的帮扶机制势在必行。

(三)团结奋斗是妇联组织发展的主要途径

1. 团结奋斗是妇女运动的武器

向警予作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她的女权思想为中国妇女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她提出了“团结奋斗”思想理论:“团结奋斗”是中国妇女解放与推翻压迫的关键方法。女工如果不团结其力量,根本无法改变自身遭残酷剥削的命运。女工由于封建“父权制”的长期禁锢和未受教育,被定位于愚昧无知者,当时的资本主义家利用社会制度的对女性缺乏保护的漏洞,残酷压榨劳苦女工。为了指导广大劳动妇女改变被剥削与压迫的命运,向警予提出了最直白而有力的观点:“劳工妇女本身就无钱无势,只有团结奋斗是惟一武器。”她深刻领会并想传达一种思想给予广大劳苦女工,即劳动妇女必须依靠自身团结奋斗的力量,而不是寄希望于外界力量,只有有了自身团结有力的队伍,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完全解放。因此,在向警予的先锋思想引领下,劳苦女工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力量不可忽视,团结女工队伍力量是其唯一出路。她们联合开展了多次大罢工,成功争取到了一些合法权利,从此,女工队伍越来越壮大,团结奋斗成为了其与资本家剥削抗争的重要武器。

此外,向警予对团结奋斗的具体实现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她认为,广大劳动女工应该要建立自己的合法组织,通过组织的力量争取与维护女工的合法权利,与压榨与剥削做合法而有力的反抗。她指出,单独的力量单薄脆弱,劳苦女工除了建立自己的组织,更要健全组织机制,才能提高自身维权的效用。通过对劳动女工生活的访问,向警予发现,导致劳动女工权利得不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力量的组织以及组织“代言人”。社会由不同的阶层构成,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也不同。当时,有一些知识妇女组织崛起,然而她们的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和生活水平的不同,导致她们的利益诉求与劳苦女工的利益诉求不在同一个层次,不能代表底层劳苦妇女的生活期盼。因此,当时出台的一些政策都是不利于劳苦妇女的。劳动妇女组织要具有完善的领导理念,健全的组织制度,才能保证团结奋斗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科学有力的,是思想理念与具体实践相统一的。因此,向警予女权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独到之处,为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

2.对妇联组织的赋权是激发群团活力有效途径

向警予对妇女解放提出了“团结奋斗”成立妇女组织的倡议,对妇女组织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即妇女组织要有自己的代言人、健全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充分调动内部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妇女的力量。向警予对妇女团体的构建的思想,对现在的妇联组织工作的开展,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当今,我国妇联组织日益完善,在为贫困妇女儿童提供帮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妇联组织作为维护妇女合法权利的重要组织,具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必须在两个方面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一是坚持党的工作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发挥妇女群众作用,做好党与妇女群众的良性沟通工作;二是妇联组织要在具体实践工作中,秉持为女性谋发展,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倾听广大妇女的真实心声,反馈她们的真实需求,做妇女群众合格的“代言人”,尤其对帮扶对象之间不平等的现象加以预防与及时处理。现代社会,女性顶起半边天,因此,妇聯组织要领导广大女性在各个领域积极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如向警予所言,“不独参加而且要做其中的劲旅。”

习近平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因此,妇女参与政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妇女在中国社会发展自身的主体地位的必要保障。此外,帮扶贫苦妇女脱贫,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攻克的难关,并且要在积极探索中积累重要的经验,保证帮扶效果,而不是空的口号。在社会女性地位日趋受到保障的良好环境下,团结奋斗,仍然是妇联组织促进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核心要求。因此,向警予女权思想对当前“十三五”时期确实具备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深入学习与领会向警予女权思想的深层含义,坚决贯彻于实际工作中,对当前妇女组织的发展、妇女地位的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和国家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向警予女权主义思想的最大意义体现在它为女性工作、受教育和女性参政等权利的争取提供了科学、具体的指导。因此,当今社会,要加强对向警予女权思想的深入学习与领会,把握其思想精髓,积极发挥其思想对于我国男女平等国策的完善、促进女性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惠康、朱海、田华.论向警予妇女运动之阶层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6):9-10.

[2]向警予.向警予文集[M].人民出版社,2011.

[3]论向警予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J].传承,2011,(11):10-11.

[4]李惠康、朱海.论向警予的妇女统战思想[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9):20-21.

[5]王爱君.农村改革政策与妇女贫困——一种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3):36-41.

[6]黄妮.浅议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J].湘潮,2015,(10):17-19.

[7]张红萍.1913,被抓捕的女权主义者们[EB/OL].(2016-03-23)

http://news.hexun.com/2015-04-08/174757220.html.

[8]闫书华,范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N].学习时报,2016-01-18(A1).

作者简介

孙哲(1980-),男,湖南岳阳人,博士研究生,湖南女子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伦理、现代女权思想。

闫萌(1991-),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女子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女权思想。

相关文档: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论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檀香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