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人气:
摘 要:文化自信,简言之就是文化自觉。遵义文化自信包括表层文化自信、底层文化自信,以及处于它们中间的中层文化自信,可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对策。
关键词:遵义文化自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底层文化
文化自信,就是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因为“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成果”,所以文化自信于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重点在表层文化,于人类创造的所有精神成果重点在底层文化,居其间为中层文化。遵义文化自信就从表层、中层、底层来阐述。
1 文化自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年的七一讲话,总书记再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放在一起,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文化自信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所以文化自信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维系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自知方能自觉,自觉方能自信。所以对本土的文化自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2 遵义文化自信
遵义文化自信,反映遵义的精神风貌,是遵义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是遵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遵义文化自信的表层自信、中层自信、底层自信,标识着遵义人的精气神,是醉美遵义的底气和豪气。
(一)遵义文化自信的表层文化。遵义表层文化的自知自觉,远有海龙屯屯堡文化,近有红色文化,当下还有白色文化,绿色文化等。
1.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据史书记载,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第十五代世袭土司杨文为抵抗元军,选址遵义市郊的龙岩山之巅修建军事屯堡,取名叫龙岩囤,这是海龙屯的前身。第二十九代杨氏土司杨应龙更名海龙屯。1595年,一场酝酿已久的平播之战全面展开。1600年初,杨应龙兵败,屯被破,亲手点燃了庞大的古堡。到这时,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土司土崩瓦解,播州改名遵义,实行流官制度。海龙屯,在2015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它标志土司制的结束,标志流官制的开始,标志遵义正式得名。这是遵义历史的重要节点,维系着遵义人的历史命脉。
2.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表层,在遵义有两大品牌。一是革命时期的文化。以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它们以实体的形式向后人展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真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一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线文化。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感召下,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历时三代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遵义为宣传三线历史、弘扬三线精神、保护三线建设遗产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终于在2016年5月,在遵义原长征十二厂建起“1964文化创意园”并正式开园。
3.白色文化。以国酒茅台为核心的酒文化,是遵义白色文化。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代表急中生智“智掷酒瓶振国威”,茅台酒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长征中红军战士用它泡脚疗伤,消除疲劳减缓伤痛。茅台酒1915-1917,百年以来,一路夺金,不断成长。在仁怀市,现以建立国酒茅台博物馆。
4.绿色文化。本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有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争色发展不契机,各地以绿色为主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相断建立。如习水,靠山建起“箐山公园”森林公园,绥阳靠水建起“缧江九曲”湿地公园。
从屯堡文化到红色文化,从白色文化到绿色文化,是最可感知的文化,是遵义表层的文化自知。
(二)遵义的文化自信的中层文化。中层文化在遵义人
风雨兼程的言谈举止、日常行为中,包括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艺术等。
1.风俗习惯。遵义有36个少数民族,据遵义市第五次人口普数据表明,有少数民族人口89万,占全市人口百分之12、2%,所以在中层文化领域,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仡佬族的春节是农历三月初三,届时要准备鸡、酒、肉、饭等敬奉山神或土地,认为敬了这些神就会保佑平安。供品用过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食。当地仡佬族人民叫做过年。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农历十月一日。每到这一天,当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放响鞭炮,在牛厩门前敬牛王菩萨,祈愿它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无病无灾。同时,还要给牛披红挂彩,打糍粑挂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寿。
2.礼仪。尹珍(公元79-162)20岁时,到京师洛阳,拜著名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学成,于公元107回故里。开馆教学,“兴学校,举侧陋,移风易俗”,西南地区自此始有学校教育。“不甘落后,千里求学的精神;热爱乡土,献身教育的精神”把尹珍推向空前的高度。
对本地区文化的自觉自知,从风土人情,衣食住行,風俗习惯,礼仪艺术等,建立起中层文化自信。
(三)遵义文化自信的底层文化。底层文化是最深层的文化,包括人生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是精神层面的文化。遵义底层文化自信最响亮的品牌,包括遵义会议精神和三线精神。
1.遵义会议精神。1935年1月15日-1月17日,在遵义召开核心遵义会议,解决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与前后的几个会议一起,形成“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有了这一精神,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遵义人,要有遵义会议精神来龙去脉的自知自觉。
2.三线精神。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上,在“靠山、分散、进洞”的地方,进行的大规模的工业实践,本着“先生产后生活,先厂房后宿舍”的方针,从选址到开工建设,从发展到转型生产,无一不凝聚三线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进,开拓创新,顾全大局”的三线精神。
在遵义文化自信的领域,三层文化彼此交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遵义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
3 遵义文化自信研究
遵义文化自信,从表层、中层、底层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文化精品不多,如好电影、好电视、好剧本、好报告文学等可说屈指可数;文化最后一公里打通不够,如800万遵义人,有多少对遵义文化自知、自觉;文军队伍不强,真正愿意从事文化建设的人不多。在文化自信的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
(一)传承引领、原创回应,创新完善文化自信的方式。文化自信创新的条件既要不忘初心、接续传统,又要紧扣时代问题、时代需求。一是通过传承间接创新。本着文化创新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从遵义文化表层自信、中层自信、底层自信等重新解释和传承来创新。二是用原创来回应特定时代提出的挑战。在遵义脱贫攻坚的路上、在遵义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需要一种持续力量的引领,那就是文化,用它来解释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文化创新不能只局限于思想上,还要跟上生活方式、实践方式的发展。
(二)强化调研,打通文化自信建设最后一公里。毛泽东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基础”在群众中,“更广泛“在广大的群众,”“更深厚”就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走心,去乡镇、去社区,进村入戶,真正了解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创造适合广大群众的通俗易懂的文化,真正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
(三)加强学习,提升实力。自信来自实力,实力从学“习、思、践、悟”中来。“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能力提升了,才会有做好文化精品的底蕴。学“习”,是成功的阶梯,只有不断学“习”,“温故而知新,”1才有积累知识。学“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而形成智慧。学“践”,践者,实践也,学习的目的是于运用,把知识和智慧有条不紊的用在工作中,达到最佳效果。学“悟”,就是要能看见自己的心,这是创新的动力,要“吾必三省吾身”,做到日有所获、日有所悟。
(四)强化组织,优化文军队伍建设。“沿贤者,政之本也,”各级政府要重视文军队伍建设。古人云“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建立强有力组织体系,建立文军队伍的同心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共同的文化自信、共同的文化追求,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在遵义文化建设的路上,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许嘉璐:《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013
[2]习近平:《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5,403页
[3]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农校调查文集》,1982,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