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评价制度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21 人气:

摘 要:高等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一种独立的职业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属于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以及基础教育有着极大的不同。

关键词:质量体系建设;评价制度

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立项课题

课题批准号:PJHYYB17283

1 营造优良的质量文化是新形势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

思想是实践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基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质量文化建设应先行。高校教学质量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結果,质量文化反映了教育质量观在高校成员心中的内化程度,优良质量文化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办学历史的积累和制度规范的沉淀。

在观念层面上,高校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强化“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主动引导师生员工确立质量主体观念,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质量管理工作,始终把自己放在学校质量保障体系中去考察、去思考,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声誉的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制度层面上,高校不仅要建章立制“科学管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而且要引导师生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标准,恪守教育教学基本规则,尊重教学基本规范,坚守人才培养规格,切实维护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严肃性。

规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具有科学性,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指导性和稳定性,非经学校法定程序,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修改、调整或废止、坚守规则就是在坚持人才培养的规格,一所任意改变规则或没有规则的学校,其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质疑的,一个随意修改规则和恣意践踏规则的人,其道德水准也可想而知,坚守规则是一种品格,坚守规则就是坚守质量文化。

在实践层面上,质量文化建设应以两个优先为出发点,与教师相比,学生优先、与管理人员相比,教师优先。坚持两个优先,就是要优先保障学生的发展’优先保障教师的发展,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才培养,高校师生员工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学校工作的重心和服务主体是经过一定顺序的制度所确定的,不能因人而异或随意变动,从两个优先出发,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大对教学工作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才能充分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只有全体成员高度认同学校的质量文化并一致努力,自觉地投入学校质量管理、关注教育质量、维护教育质量,才能形成人人都是质量主体的良好局面,才能建立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程覆盖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建立常态的评估制度是彰显高校部质量保障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

伴随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到来。高校内部各院系规模的急剧扩张,这对高校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常态化的院系评估制度,是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彰显学校质量主体地位、主动监测院系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院系评估一般可以自然年度或学年度为时间段进行,这种评估制度设计应建筑在常态数据分析,核心数据监测的基础上,形成学院年度质量分析报告,以此梳理形成学校的年度质量分析报告,并向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年度质量分析报告应避免流于工作总结式的报告形式,而是要在全面把握常态教学数据变化,尤其是核心数据分析的背景下对未来教学工作的一种系统思考和整体规划。

常态化的院系评估制度还应与院系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考核#绩效考核以及单位经费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院系教学工作推动专业内涵建设,触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科学的教学激励机制是调动高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

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人是核心要素,是第一要素。人才培养工作涉及教与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在高校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两个为本即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的教学激励机制要突出两个为本。确立教学工作基本导向,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和学生权益。主动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积极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建立教师系统化的培养提升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和责任感,高度关切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生活环境,开展学情调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切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二、科学的教学激励机制,要建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工作机制避免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重人才引进轻人才使用)重投入产出轻投入保障)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校内教学轻校外实践。要统筹兼顾科学管理有效激励。

第三、科学的教学激励机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业绩考核制度、津贴分配制度、教学奖励制度和教学责任追究制,引导师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坚持教学业绩与津贴分配,教学奖励的有机联系,坚持教学#管理与服务三支队伍的协调发展,坚持教学责任事故认定与处理工作的严肃性,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切实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质量管理是高校办学质量持续改进提升的必然要求

学生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受体,也是质量管理和质量建设的主体之一。学生参与质量管理不仅体现在学校民主管理的落实,而且反映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主动监督人才培养过程的主体愿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质量管理,在常态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监督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往往比脱离基层的教学管理者有更多的发言权。当前高校普遍开展的学生评

教工作体现了学生参与质量管理,但这还远远不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渴望成长成才的能动主体,他们理应对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有更多的话语权。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质量标准制定、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在离校前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因为四年完整的教育经历和不再有太多的心理顾虑,所以他们的意见客观有效,对改进教学会有很大的裨益和帮助。学生参与还包括充分利用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建立畅通的校友联系渠道。如校友返校聚会以及定期组织校友活动等,健全毕业生质量追踪制度及时收集和梳理历届毕业生的意见反馈,并适时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明确校内质量信息的收集,处理的责任单位与反馈流程管控部门。搭建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平台,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有效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1.

[2]周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问题[EB/OL].(2006-11-08).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