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时间:2024-05-21 人气:

摘 要:新媒体时代,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来分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切实的必要性。可以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推进新媒体运行、监管制度的完善等途径来加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本文系2015年度南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NCUSZ2015018)的研究成果

新媒体时代的蓬勃发展,从形式到内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状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6.3%。[1]大学生是网民群体中的主力军,近些年来,诸如社交网站、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应用方式的不断涌现,在改变大学生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念,既开拓了当代大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带来了在许多亟待解决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及挑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

1 新媒体时代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1 从国家层面来看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当前世界各国物质和精神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带来了多元化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受此影响较大。当代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精英分子,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其确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对我国现行制度、理论的认同感,正确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念的冲击,有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发展,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 从社会层面来看

社会在不断发展,新媒体手段在不断进步,现今人们能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微信、微博、QQ等各种渠道来关注和议论社会风尚、伦理道德及精神信仰,“扶不扶”、“救不救”、“赔不赔”、“判不判”等话题的热议,折射出了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焦灼与珍视,也说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需要共同信念和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的引领。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中重要的一份子,价值观也在不断收到影响和发生变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能够帮助其明辨是非、增强道德观念,促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1.3 从个人层面来看

价值观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至关重要,潜移默化中,正确、良好的价值观能引导人朝着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而错误、恶劣的价值观则会让人走上歧途。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的成长成才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由于普遍较早接触智能电子产品及互联网,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个性十足,既强调自我、富有主见,又内心敏感、依赖性强、容易受外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对大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策

2.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场所,肩负着立德树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这一任务的主渠道,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正确三观养成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这几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高校应当结合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优化培养方案、统筹课程设置等途径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切实渗透到各门课当中,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教室、进头脑”。

2.2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消极、课堂参与度较低等情况,这就需要高校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度、认同度和关注度。首先,教师应当切实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在思政课堂上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授课内容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视频、声音、图像、数据等媒体元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例如校园广播、微信推送、微博话题、网络微课、QQ讨论组等,提升学生课内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另外,还可以通过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宣传展板、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3 推进新媒体运行、监管制度的完善

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络舆情具有复杂性、多元性、难控性等特点。加强网络信息监控与研判,做好新媒体的运行和监管工作,能够帮助高校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且能够让网络的“黑色地带”不断缩减,从而降低新媒体的消极影响。高校可以从整顿校园网络秩序、整合校园网络资源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新媒体运行、监管制度的完善,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组织工作职责、学生活动审批流程等方面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搭建网络宣传教育平台,主动占领网络的主阵地,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08.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7-10.

相关文档: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论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檀香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