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人气: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词层出不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刷出存在感”。网上给其下的定义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种自豪感,说明这个世界需要你,你之于世界仍有价值。”我想,情境教学法同样需要“刷出存在感。”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场景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中得到一定的体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它虽然是一种“老方法”,但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一样很重要。
首先,以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其中就涉及许多关于情境教学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少年有梦”包含的故事情境,要求学生学习如莱特兄弟刻苦钻研的精神,领会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的道理。第二单元第四课“和朋友在一起”要求设置的生活情境是让学生找一些教材中所学事例的生活情境,情感上引起共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走进老师”中的图画情境,依据教师职业特点分成若干个“树杈”,让学生了解到为人师长的必备条件。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中选取了真实生活情境,用“MH370客机失联”的例子,说明生命至上的道理。
其次,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更好地教学也是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现实需求。在“三维目标”实现上,情境教学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它的培养和实现。在教学重难点把握的准确度上,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多种多样,不同的情境教学法可以突破不同的重难点,具体教学过程需要在课堂上做具体的探究。
最后,运用情境教学法学习也是学生自身的需要。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以此为基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要注意把学生带入带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和掌控情境教学的深度,科学地、一步一步地设疑,让学生主动思考,将“主观的情和客观的境”容为一体,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让学生“想要上课,不愿下课”,实现教学法与教师技能充分地融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于如何让情境教学法更好地“刷出存在感”,我认为关键在于实现好“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备课。其含义非常广,如对学情的分析(包括班级人数、班级男女比例、班级学生年龄结构以及学生成绩情况等),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对三维目标的把握以及对教学过程的预设等。以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认识自己”这部分的内容来说,首先其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普遍在13岁左右。“认识自己”中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人贵自知”和“多把尺子量自己”。后者是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也是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所以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不断加强自我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力目标上初步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提高认识、评价自我的能力;知识目标上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要想更好地“刷出存在感”,情境教学法的设计要做到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上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避免三者的混淆,也避免不能够实现“三维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结合教材以及辅助资料来设计课程,并对上课过程要有一定预设,包括讲课内容的多少、课程进度的掌握、重点要讲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带过、怎样与学生实现良好的互动、怎样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等。
第二步,上课。上课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以“认识自己”一颗为例。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可以是,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展开一个辩论,内容是:有些人觉得普通人才有缺点,伟人和名人都是完美的。大家同意这种观点吗?得出结论:世界上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目的是通过小组辩论情境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辩论的形式,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动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这种情境设置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同时避免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枯燥而无法参与课堂学习。然后结合教材P27的“小刚的故事”,并结合教材回答“你怎样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小组交流。展示“自卑”和“自负”这对“孪生兄弟”的案例,让同学们思考。目的是利用教材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情境进行探讨,能够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水平不一的同学相互弥补不足,在学习上有利于彼此促进。最后,用课外的一则寓言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鹰飞下悬崖抓走一只羊,穴鸟见了很羡慕,也想学,便扑到公羊身上,但脚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牧人见了,便捉住了它,剪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孩子们问那是什么鸟?牧人回答说:“我明知道它是穴鸟,但它自以为它是鹰。”思考: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穴鸟的下场?同时结合P28的相关内容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目的在于让同学们明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是有危害的,因此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这样通过设置典型案例情境,使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了阅读能力,分析、总结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因此,真正让情境教学法“刷出存在感”的课堂一定是在教师做了充足的准备、上课过程中与学生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吃透教材、把握好了重难点以及课堂节奏的基础上实现的。
第三部,反思。林崇德教授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有反思能力的老师,一定能做好教学反思。反思包括两部分,备课与上课。备课时,要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情境性教学资源,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同时要注重落实“三贴近”原则。以“认识自己”一课为例,教师第一个例子是让学生拿普通人与伟人作对比,找伟人与普通人有哪些共同点,让学生将与自己有关的生活情境代入到学习中,让学生感觉不到距离感,落实了“贴近学生”的原则。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由小刚的经历联想到自己或身邊的人,产生思考,则有效地落实了“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原则。所以,情境教学法只有以“三贴近”的原则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途径,包括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等。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是一定离不开以上的任何一环的。好的情境教学法也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总结和积累出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和再反思的过程,情境教学法才能不断地“刷出存在感”。
作者简介
宋晓颖(1992-),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教育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