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人气:
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历史上著名却又毁誉不一的作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发表10多部长篇小说,几十个剧本,上百个短篇和大量的评论,随笔,游记,回忆录。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然经常重版,成为当代读者喜爱的少数几个战前作家之一。但在他的创作盛期,毛姆被视为“通俗作家”而遭到英国文艺批评界的冷眼,有人甚至指责他玩世不恭,仇视社会。反之,在国外,特别在小说之乡法国,他的作品却一直享有巨大的声誉。
毛姆在创作和生活上一直都在不懈地进行精神探索,一生都企图通过奋斗和创作探索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来获取物质和精神的自由。他借艺术完成了探求自由的精神历程。大自然成了毛姆及其笔下人物精神的避难所。他既渴慕,追求金钱,又蔑视,摒弃金钱。他逃离给他束缚的女性的同时,又期待出现不让他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的女性。脱俗与从俗,成为毛姆精神探求之路上的双重选择。
小毛姆不到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由于身材矮小而且严重口吃,他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了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那里,他接触到德国哲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哲学思想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实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即根据他作为见习医生在贫民区为产妇接生时的见闻用自然主义手法写成。
《兰贝斯的丽莎》主要讲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亲爱的莫雷斯克,他集合过多少名流!全欧洲没有人的沙龙可以和毛姆叔叔的莫雷斯克争风吃醋,在他的七间卧室睡过的作家、画家和诗人,就是整支欧美文学和艺术队伍;用过的那四间盥洗室的美人和美男,可以重整一个好莱坞;而餐桌上的政客,可以把世界格局定下来。莫雷斯克是那个时代的仙窟,迈尔斯形容它说,一个嘶嘶作响的蛇蝎天堂。
毛姆的笔下,丽萨是一个有情有义有义、鲜明、聪明漂亮的女孩子。她秉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拒绝了不喜欢的追求者汤姆;她怕作为第三者介入有妇之夫的家庭而矛盾地拒绝着。她又是个骄傲的女孩子,“她喜欢有人求她而又拒绝人家的请求,她希望再有机会重演一次。”而且书中将女孩子喜欢异性的那种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会因为对方的忽略而莫名生气,对周围的人生气,对自己生气。但是文中丽萨碰到被丈夫打破头的斯坦利太太,从她口中也听到了步入婚姻的女人对待家暴丈夫的态度,就是一再宽容。而看病的医生居然还夸没有将丈夫告上法庭的斯坦利太太“好女人”!这些传统的旧式思维通过对话等形式传达地恰到好处,作者没有批判,却不由得让读者陷入沉思。文章的末尾是个悲剧。对于拥有如此泼辣开朗的性格又爱慕虚荣的丽萨,骨子里却仍是善良与脆弱,年轻与爱让她无所畏惧,但是通奸又让她心生恐惧,她在潇洒与勇敢、矛盾与挣扎中度过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毛姆用词精炼,人物跃然纸上,写就的故事耐人寻味。从1897年起,毛姆弃医专事文学创作。1902年他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1908年,伦敦舞台竟然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其中《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
1913年起,毛姆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生的枷锁》。批评家认为他写德并不成功,其中的自我分析也不如别的作品中的冷静观察深刻。
第一次大战期间,毛姆先在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后入英国情报部门工作,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回国述职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一段间谍与密使的生活,后来写进了间谍小说《艾兴顿》中。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以后多次到远东。
1919年,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问世。1920年他来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以后又去拉丁美洲与印度。
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滨的里维埃拉,直至1940年纳粹入侵时,才仓促离去。两次大战的间隙期间,是毛姆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初期,他写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道德坠落的剧本,如《周而复始》,《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和《坚贞的妻子》等。后来还写了《神圣的火焰》以及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幻想破灭的《为国效劳》,1933年完稿的《谢佩》上演失败,从此不再写剧本。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在南卡罗来纳,纽约和罗德岛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在这部作品里,作家试图通过一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出版后,反应强烈,特别受到当时置身于战火的英,美现役军人的欢迎。
1946年,毛姆回到法国里维埃拉。设立了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的年轻作家,鼓励并资助他们到各处旅游。1948年写最后一部小说《卡塔丽娜》,以16世纪西班牙为背景。此后,仅限于写作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如《总结》,《作家笔记》等,同时对自己的旧作进行整理。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图卢兹大学分别授予他颇为显赫的“荣誉团骑士”的称号。
1959年,毛姆作了最后一次远东之行。毛姆的个性坦率,常常宣言不讳,因此总是招引文艺批评界的诋毁,但他仍然以英,法等国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在20世纪英国短篇小说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毛姆短篇小说的标志就是冷静,客观和深刻的剖析与解读人性的弱点,人世间的人情冷暖,苦与恶,尔虞我诈,道貌岸然,世态作品中无情的嘲弄,讽刺了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上流社会的荒里无度以及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导致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破灭,让人们从他的小说中亲身领略,目睹了社会的罪恶,人性的丑恶及命运的不公和多劫难。
纵观毛姆的多篇短篇小说,虽然他目睹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在创作时仍然坚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和超然的做法。毛姆将人性的复杂性描述的淋漓尽致,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关心,强调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有人认为毛姆的小说已经超越了对善,恶,美,丑的鉴别,但其作品往往只是对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进行具体,详实的描写,尤其是对人性恶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揭露与嘲讽,却没有意识到罪恶的根源,没有对摧残,压迫人的社会进行淋漓极致的批判。
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我很喜欢毛姆的一段话:“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他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参考文献
[1]英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M].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英毛姆.人性的枷锁[M].张柏然,张曾健,倪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戚颖(1973-),女,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