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人气:
摘 要: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医院文化的精魂。中医院是中医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于中医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文化;医院;主阵地
注:(本文是省级课题“新媒体时代中医健康服务机构中医药文化宣传研究(项目编号:2016Q006)”的阶段性成果)
中医文化[1]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千年辉煌祖国医学中的瑰宝。医院是中医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传承和提升中医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突出中医特色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1 中医药文化符合医院文化建设价值体系
1.1 医院文化的特点
医院是满足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场所,是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提供救助和服务的地方,这就要求了医院文化“以人为本”。医院文化是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医院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医学科研活动中所体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2]。医院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医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就医环境、建筑绿化、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以及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等客观外在条件[3]。精神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灵魂。医院精神文化建设在核心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制定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了医疗实践者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
1.2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中医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古代儒、释、道等文化的精华。无论是“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修养,还是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还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容理念等等,都在中医理法方药中得到鲜活的体现[4]。中医讲求天人相应,注重医德。中医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的发展变化也深受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5]。对于中医人而言,为学时就需要抱着钻研到底的钉子精神,学习上做到“用心精微”、“精勤不倦”,平时亦不能懈怠,延伸知识,博览医书,孜孜不倦,以求医术做到“精微”,全身心地救死扶伤,去伪存真,为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3 中医药文化与医院文化建设一脉相承
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彰显医院特色,形成医院品牌,增强医院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医文化是医院的基石,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对于中医院的整体建设,中医人的精神文明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中医文化是医院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6]。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多方面提高竞争力。医院的竞争力取决于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设备设施等硬件,也取决于医疗服务、创新能力等软实力,前者属于客观条件,总有尽时,后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潜力无限。而优秀的医院文化会让二者充分融合,让人、技术、设备协调运作,获取更大效益[7-8]。医院文化建设与中医文化一脉相承,坚持以人为本,以职工为基石, 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本,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让员工体会到是医院的真正主人,主观能动的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主动为医院的发展群策群力;才能激发工作热情,塑造医院团结协作、勤奋创造的良好精神风貌;才能自觉地用医院的核心价值观规范自身的言行,践行医院精神,发自内心的愿意为病人服务;才能真正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中医药文化建设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中医药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2 医院文化建设与中医药文化协同发展
2.1 中医理念的医院物质文化建设基石
医院物质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的外在表现,它独特的个性化使医院形象有利于塑造更好地医院形象。医院形象是通过医院的建筑外观、庭院造型、内饰风格以及医院标识等外在符号向社会公众展示中医院个性化的特征。医院在环境形象上充分彰显中医文化特色,是展示与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在外在形象上有别于其他类型医院的最佳途径。医院可修建仿古休闲亭、游廊,塑造医药大师雕像,张贴医药楹联渲染中医传统文化气氛,在院内可绿化场地栽种麦冬、凤仙花、鸡冠花、菊花、桔梗、棕榈、樟树等中药植物,木本、草本错落有致,花景、叶景四季分明,每种药用植物立有匾牌介绍药物名称、药用部位、功能主治。建文化墙,将葛洪洗药池、李时珍尝百草、孙思邈不分贫贵医德高尚、华佗五禽戏等有代表性的中医历史经典用浮雕形式予以展示。将深受国内外医药科技界推崇的李时珍的生以连环画形式在长廊中向大众介绍。充分展现了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人们一踏进院内就感受到浓浓的中医文化氛围。
加强外观环境展示:在相应展区内展示针灸、康复等多种形式的书籍、各类用具、各种人体经络模型等,以现场演示、视频播放、文图资料、收藏实物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展示,生动表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技法;并设置针灸、康复体验区[9]。在医院治未病或者亚健康病区设立养生保健展区,展厅运用资料、实物、中医养生影音宣传资料等,彰显中医养生独特疗效。激发群众对于中医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同时利用音视频、平面动画、三维动画等多种展现方式,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和冗长枯燥的宣传方式。
2.2 中医精神展示医院文化建设的风采
医院以人为本,方能彰显中医精神。以人为本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塑造中医医院精神的根本所在。医院之魂与中医文化一脉相承,坚持以人为本,以职工为基石,以患者为中心。医护人员开展中医特定礼仪活动, 把诵读唐代名医《大医精诚》中有关大医的要求作为每一名新员工入职时的宣誓内容[9]。以员工为本,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让员工体会到是医院的真正主人,主观能动的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主动为医院的发展群策群力;才能激发工作热情,塑造医院团结协作、勤奋创造的良好精神风貌。
代代薪火相传,方能发扬中医特色。薪火相传的师承教育是中医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特有教育模式,对中医药的学习传承有重要的影响。师承教育具有很多特点,如能培养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发挥师徒双方的积极性、便于学习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临床能力、重视医德和文化学习等[12]。中医的诊疗活动过程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技能,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心领神会,得心应手。对于医院而言,年轻医生在理论和临床经验上较老医生都远远不足,医院可通过开展“一对一”或“多带一”、“一带多”的教学方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如:跟师上门诊、集中授课、病案讨论、专家进病房、学术经验交流会等。同时要指导学员基于临床,跟师学习,规范采集临床信息,连接知识点,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数据技术,实现知识的迅速发现,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解析结果,总结学术经验。通过“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使年轻医师能够进一步总结消化导师的经验,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3]。
3 打造中医文化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品牌文化
医院要突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只有形成了品牌文化,才能为医院的形象刻上深深的烙印,成为医院的标示和名片。因此,医院要在中医这个大品牌的基础上,狠抓中医文化建设,推动医院健康持久的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医院文化建设与中医文化的融合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任务,以人为本,多方宣传,品牌效应。医院的文化建设成为中医文化的主阵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地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医生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 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推动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佐忻,张建中.中医药文化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N],中国中医药报.2007-04一11(04).
[2]李丽华,蔡永生.医院文化研究之我见[J].医学与哲学,1995,16(7):337-340.
[3]顾洋菲.浅谈中医院文化建设与意义[J].西部中医药,2015,28(12):56-57.
[4]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滕野,张宗明.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72-76.
[6]朱宣谕.弘扬中医文化精髓提升中医院竞争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03-304.
[7]张秀荣.中医与中医文化的动态特征[J].西部中医药,2014,27(10):39-41.
[8]王晓荣.对中医院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的思考[J].西部中医药,2014,27(2):62-64.
[9]黄铮.中医医院文化基地建设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15):110-112.
[10]赵国梁.注重创新不断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142-144.
作者简介
袁志(1979-),男,汉,四川成都,本科,助理研究员,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就职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毛林(1981—)女,汉,四川成都,本科,主管护师,毕业于西昌学院,现就职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于欢(1983-),女,汉,四川达州,硕士,科员,毕业于西南大学,就职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