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人气:
摘 要: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及其载体。本文通过论述皖西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资源对干部党性锻炼的时代价值,探讨如何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有大别山明珠之誉。皖西风光秀丽,资源丰富,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皖西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及其载体。[1]其中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层面,体现了红色文化的核心;而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革命人物和文学以及革命纪念场馆等则是红色文化的物质层面,是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的物化形式。皖西红色文化则是专指皖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及其载体。
(一)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生成要素——精神层面
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六安时指出:“大别山(六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要提炼好、弘扬好“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六安“大别山精神”即: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2] (六安)大别山精神正是皖西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
“坚贞忠诚”是(六安)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本质。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马克思主义一直在皖西大地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一直在皖西活动;皖西30年红旗不倒,革命斗争从未间断。[3]的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在革命遭受挫折的危急关头,皖西军民始终对党无比忠诚。面对敌人反复多次的“围剿”、“清剿”,皖西军民坚持革命斗争不动摇,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红色政权。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血腥镇压、威逼利诱,广大党员、群众誓死不屈,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皖西人民在艰难和曲折中彰显的坚贞忠诚诠释了(六安)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本质。
“牺牲奉献”是(六安)大别山精神的具体体现。皖西人民的牺牲奉献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皖西有近100万人民为革命牺牲,仅仅金寨一个县就有10万人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治理淮河水患,皖西人民以淹没三大经济重镇、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移民10万群众为代价,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4]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已成为大别山精神最鲜明的特征。
“万众一心”是(六安)大别山精神的力量所在。在漫长的革命进程中,皖西人民万众一心,积极奉献,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以巨大的牺牲换取革命的胜利。有的贡献米粮,有的贡献一块布,有的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战场。在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撤离的情况下,皖西人民依然,坚持敌后游击战,确保皖西革命红旗不倒。皖西人民的鼎力支持、主动配合,皖西军民万众一心,正是皖西革命的力量所在。
“永跟党走”是(六安)大别山精神的永恒主题。在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在寿县成立,1923年,成立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土地革命时期,皖西相继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鄂豫皖边区最成功的起义——立夏节起义,鄂豫皖边区规模最大的起义——六霍起义,先后组建了49支红军队伍。其中,红28军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一度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面对敌人包围,浴血奋战,留住了革命火种。漫长的斗争历程、无数的革命史实,见证了皖西人民永跟党走的坚定信心。
(二)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生成要素——物质层面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物质层面,主要包括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革命人物和文学,建国后修建的革命纪念馆等等具有纪念性建筑物。
1、革命根据地。皖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土地革命时期,皖西党组织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3师,创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皖西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皖西大别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寿东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皖西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解放大军战略决战、解放全国两大历史性转折的前进基地和巩固后方。
2、革命遗址。皖西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从2008年到2010年底,根据六安市党史部门对革命遗址的普查,皖西有563处革命遗址(其中革命遗址549处, 其他遗址 l4处)。 [5]其中,重要机构旧址和会议会址257处,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25处,革命领导人(重要人物)故居47处,烈士墓、重要人物墓95处,纪念设施39处。皖西革命遗址有19处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
3、革命人物和文学。皖西被称为将军的故乡,在革命斗争中皖西一共诞生了108位将军,有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均等。在皖西革命斗争中涌现了大批的革命人物,像革命先驱许继慎,抗日名将方振武等等。革命文学是宣传革命的主渠道和有利武器,皖西革命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革命作家,如蒋光慈、“未名四杰”及霍邱作家群等。蒋光慈他将革命主题与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少年漂泊者》(被郭沫若称为“革命文学的前茅”)、《咆哮的土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正面描写土地革命的长篇小说)。在革命战争年代,皖西儿女创作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有歌谣《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有戏剧《红军小辞店》、《七夕泪》、《杜鹃》等。
2 红色文化资源对干部党性锻炼的时代价值
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革命根据地、革命遗址、革命人物和文学以及革命纪念场馆等载体是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的最佳题材。
(一)有利于培育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7]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思想观念多元且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薄。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培育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具有导向性。皖西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每一个革命事迹,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珍贵文物中得到体现。以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中蕴涵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干部,是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必要手段。
(二)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在皖西先辈革命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我们的金钢台八姐妹——游击斗争姊妹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金刚台山区游击斗争中,面对敌人不断的“清剿”和山上缺衣少粮的情况,妇女排的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不怕苦、不怕累,在金刚台上吃野菜,嚼草根,穿密林,卧冰霜,机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全力做好后勤保障、救治伤病员等工作,有的同志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骨肉,在金刚台上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留下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佳话。正是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皖西人民才能实现革命的胜利。通过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开展红色文化内涵的教育,以革命先辈的人格力量感染和影响着我们的党员干部,有利于培养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这句话人们盛赞至今,正是因为它凸显着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当今外界的诸多诱惑,党员干部很容易迷失“初心”,追求享乐主义,形成奢靡之风。党员干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当树立无私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据上世纪五十年代民政部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六安地区牺牲了30万人,其中被追认为烈士的有25900多人。六安人民的流血牺牲,为共和国的诞生奠下了一方坚实的基石。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中到处闪耀着为了革命抛弃一切、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以皖西红色文化中的无私奉献精神来感动和教育党员干部,会促进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精神的形成。
3 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挖掘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为党性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一是打造红色文化中心。对红色文化资源应把握系统开发的原则,紧紧围绕这些资源的核心精神,将不同的革命文献、文物、遗址、歌曲以及革命纪念场馆等文化资源打造成为一个局部红色文化中心。比如六安总结归纳的大别山精神,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就体现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形成了一个红色文化圈,增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二是形成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成果。新时期挖掘、提炼红色文化资源,要挖掘符合时代特性的的主题和内涵,努力探寻红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点,打造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党员干部具有党性教育的专题。比如,干部党性修养教育专题;党内政治文化教育专题;价值观教育专题;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等。
二、以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创造有价值的教育产品。一是创新教育课程。紧紧围绕“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等皖西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主题,宣传部、党校、党史研究室等相关单位联合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在课程深度和广度上做好文章,努力打造多种适合党员干部红色教育的精品课程,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二是创编特色节目。红色文艺作品传递着时代和社会的价值追求,应当成为开展党员干部红色教育的特色节目。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红色文艺作品,使皖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组织党员干部将皖西革命先驱,英雄人物动人事迹等,以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形式加以宣传,让党员干部在自我创作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三是开辟宣传渠道。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辟红色教育专栏论坛,依托六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和六安市委党校官方网站等相关网站,建立皖西红色文化资料库和数据库,包含“红色资料”、“红色印迹”、“专家讲座”等不同栏目。
三、以党员干部为主体,活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一是专题讲授。在专题讲授过程中,充分挖掘皖西革命的成功经验和革命者的英雄事迹,善于从思想内容和精神境界方面设问解疑,调动学员积极的思考;善于以案为镜,联系当今党员干部来做对比阐述;善于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二是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前往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参观学习,如许继慎纪念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实地参观考察,使学员在体验中感悟。三是故事讲解。在重大纪念日或节日时,讲述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学员开展红色故事演讲,对各小组学员表现进行归纳点评,使学员获得思想启发,促使学员对历史的理解和关注更深刻。
参考文献
[1]聂勇.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
[2]中安在线讯.六安市确定“大别山精神”表述语[EB/OL].(2016-12-05).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6/12/05/007519925.shtml.
[3]六安党史.红色六安概览[EB/OL].(2012-12-26). http://www.ahlads.gov.cn/UserData/DocHtml/1/2012/12/26/333662193296.html.
[4]胡遵远;李业坤;张仁衮;胡本昌;沈雁明.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永放光芒的“大别山精神” [J].文化月刊,2016(12).
[5]六安党史.红色六安概览[EB/OL].(2012-12-26). http://www.ahlads.gov.cn/UserData/DocHtml/1/2012/12/26/333662193296.html.
[6]鲍云飞.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及时代价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7页.
作者简介
许珊(1897-),女,汉,安徽,六安市委党校,硕士学位,政治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