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0 人气:
摘 要:西双版纳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多与国外密切交流。当地傣族地区宗教受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影响,因此在佛教建筑的建筑艺术、壁画艺术、装饰艺术等方面多与国外宗教艺术融入,形成独特的傣式风格。本文以勐泐大佛寺为例,浅析独特的傣式佛寺建筑装饰艺术。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族;勐泐大佛寺;建筑装饰;艺术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及其生产方式制约。它是历史的产物,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黑格尔说:“从客体或对象方面来看,艺术的起源与宗教的联系最为密切”,因为“只有艺术才是最早的对宗教观念的形象翻译”。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按照传统的艺术门类(绘画、建筑、雕刻、音乐、舞蹈)来分析宗教艺术是适宜的,因为它本身符合宗教以及宗教艺术的特征。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复杂的生态环境与各民族形态多样的物质生活及其生产方式,孕育了本土宗教也融合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成为别具特色的“世界宗教博物馆”。勐泐大佛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中至高无上的圣地。
1 建筑艺术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建筑是对一些没有生命的自然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与人的心灵结成血肉姻缘,成为一种外部的艺术世界。因此,建筑艺术一向被看成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正是由于建筑艺术的象征性,而能够使它成为神的象征。所以,建筑一开始就受到宗教的青睐。可以说,宗教建筑是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的物化形式,或者说,它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对宗教的依恋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而信仰需要对象。创造一个神的形象来供人膜拜,则是巩固信仰、激发宗教情感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宗教艺术的第一步,是人们为神建造了庙宇,并且把这个属于神的空间“净化”了。在这里,神将面对他的信士大众,所以,宗教艺术的“第二步就是神自己走进这座庙宇”。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佛教寺庙具有崇高的地位。不仅占有大量物质财富,而且是政治、文化及教
育的中心。佛教建筑内部均有意宣扬佛国的美好、佛的神圣,以及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宗教主题和艺术感染力。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有着数量较多而繁简不一的寺院佛塔。一些规模较大的寺院殿宇宽广、建筑结构精致巧妙;殿内佛龛、佛幡、僧座、佛伞、彩联、灯笼、鼓罄等陈设丰富华丽、佛像雕塑精美逼真。
佛寺一般位于村寨中地位显要、风景优美之处,体现了南传佛教“世上一切皆空唯有法有”的意念。勐泐大佛寺建筑受缅甸、泰国佛寺的影响,吸收了国外建筑文化的内容,结合了云南傣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多采用重檐歇山式屋顶。佛寺的屋顶庞大而陡峻,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中央部分突出,或分段举折,或重叠递升,覆盖红色长方形片瓦,屋面凹曲成弧形,其外形轮廓丰富而优美,加上变化多端、装饰华美的屋脊。西双版纳地区的佛寺无论在总体布置还是个体建筑形象上都没有严格的对称和对中要求,这构成了傣族地区建筑群体布局灵活自由和形象轻巧灵透的特殊造型艺术。
2 色彩艺术
在佛寺建筑中,壁画图案成为装色彩艺术的主角。中国吉祥图案的表象色彩是中国人内心深层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意识产物,驱邪祈福是它所传递信息的主要方面。图案的色彩表现是特别感性和表象的,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的吉祥含义,将色彩作为“礼”的象征,这同民族历史或地域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也成为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这些图案秉承旧时特点:在构图上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把一个完整故事画下来,主次分明,疏密得当,使人一目了然;在人物造型上,既保持了结构的准确性,又进行了适当的夸张变形,显得干净洗炼;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中国画传统的表现技法,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色彩上,佛寺大量使用朱红、金色、绿色、白色等鲜亮色彩,使建筑和壁画图案看起来金碧辉煌或素洁雅致。图案的审美习惯和涵盖的范围形成了对色彩的吉祥象征意义的最终解释,这些充分显示出浓厚的傣族传统艺术风格,形成独特的傣式色彩搭配。同时,傣族佛寺有自身独特的装饰技巧——金水漏印,这种方法在设色上,采用了明亮的金色,饱和的石青、石绿、朱砂、黑色等矿物质原料填彩,并应用了黑白对比、冷暖对比、大块色与小块色对比等,使整个画面既鲜艳又和谐,富于节奏感;在边框装饰上,大量采用了傣族民间剪纸的造型纹样,使得画面民间气息浓郁,别具一格。在独特的色彩装饰中,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的吉祥含义,与傣族自身的审美价值和理想化追求是分不开的,也更能突出傣族佛寺图案与色彩的绝妙之处。
3 装饰艺术
“建筑是大工艺,工艺是小建筑”,小者是在手上使用、把玩;大者是人在其中活动。建筑创造了特定的空间,或者是在无边无际的大空间之中分隔出一个小空间,供人们使用。一般装饰的理解往往偏窄,多指其花纹,所谓“物既成而加以纹彩也”。这只能说是主要方面。在整个建筑中,形状、花纹、色彩三者同等重要,它们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建筑上的壁画和雕刻之所以被突显出来,是由于这两者有相对的独立性。绘画和雕塑是两种独立的艺术,一旦同建筑结合,又变成了建筑的一部分,被归属于“建筑装饰”。通常艺术可以分作欣赏性和实用性两种,可是在建筑上这个界限往往是模糊地。建筑的使用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既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同时又超越了建筑的实用功能。
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方式,它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在艺术设计的美学领域中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草木花卉装饰纹样,是自然而然的题材,是傣族佛寺建筑中常用的雕饰纹样,其历经千年锤炼,形成了一定傣式风格和别致的构成规律,它不但具有花的自然美属性,而且有再造的艺术美。
佛教艺术多采用“莲”作为装饰,可能是以“莲”寓意佛教的清净无染,超凡脱俗,而且莲“薏(莲心)藏生意,藕复萌芽”的生长规律也正符合佛教“辗转生花结带”为主。即以串碗状的花草构图,并饰以飘带。勐泐大佛寺是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最大的寺院,在装饰方面选取了本土文化的纹样,结合独特的色彩,使其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它的装饰色彩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云南地区艺术的一个缩影,它是融合了多元装饰元素的综合体。傣族佛寺的装饰造型颇有新意,外墙和内室各个地方在装饰上必见莲瓣纹,它是以一个莲瓣做二方连续的单位纹样,紧密排列而成,装饰效果明显且独具一格。由此可见,在傣族人的心目中,莲瓣纹象征超凡脱俗,荡涤着人的心灵,受人崇拜,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装饰功能,,花纹的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4 小结
云南原始宗教复杂多样,其中蕴藏着云南多民族的哲学、艺术、文学、科学、伦理法规、风俗民情等丰富内容。宗教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了宗教文化的诞生。云南多民族的多样性原始宗教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成为具有云南多民族特色的原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是西双版纳傣族地区颇具特色的建筑。虽然是在原址上重建并加以扩大的建筑群,但是从它现在的建筑上,依然能看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特点。建筑和装饰在佛寺建筑中要体现出独特之处,它是地位的象征也是区别其他宗教建筑的外在表现。通过对建筑和装饰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影响以及它与傣族地区文化融合一体而形成的特色宗教。
注释
黑格尔:《美学》第2卷,商务印书馆,1979,第24页。
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第105页。
马德邻等:《宗教,一种文化现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第102、108页
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第106页。
杨美清 征鹏.西双版纳风物志,云南教育出版社
张道一 唐家路.中国古代建筑石雕,江苏美术出版社,P2
张道一 唐家路.中国古代建筑石雕,江苏美术出版社,P241
参考文献
[1]张道一 唐家路.中国古代建筑石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杨美清 征鹏.西双版纳风物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
[3] 马德邻等:《宗教,一种文化现象》[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黑格尔:《美学》第1、2卷[M],商务印书馆,197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