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人气:
摘 要: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探讨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主要问题,拟从改革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选修化、模块化、向资格证书倾斜、建立教学联合体、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角度来探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字: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1.1 课程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大类课程(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第一类:公共基础课,约占25%。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军事理论、体育、高职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类:专业必修课,约占45%。主要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地理、江浙沪旅游知识、旅游英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实务、旅游礼仪、中国民俗文化、主要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等。
第三类:素质拓展课,约占20%。主要包括:饭店管理、会展实务、演讲与口才、旅游公关关系、旅游美学、旅游职业道德等。
第四类;集中实训课,约占10%。主要包括:导游业务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虽然上述课程的安排可以保证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但对于专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的重视度还是相对偏弱。
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的比例上不协调:
1、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在31门课程中,理论性课程多达28门,纯实践性课程只有3门,分别是导游业务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据此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的要求。此外,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集中实训周,仅安排了短短的一周时间(主要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集中实训时间实在安排较少。而且实践性课程更多的是闭门造车,缺少了与社会的实际的接轨,
2、素质拓展课程无法结合学生兴趣。
除了必选课程外,学校要求学生在两年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要选修3门以上的素质拓展课。单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看,学生在校期间的选修的专业素质拓展课还较多,但在这些选修课程中,学生并没有选择权利。因为学院是根据师资安排来统一开课,并不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开设相关的课程。
3、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忽视学生自身素质培养。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团带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导游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在旅游实际带团过程中,导游人员的活动组织能力、个人的文艺素养,都至关重要。但是学院只安排了《旅游礼仪》和《演讲与口才》两门相关的课程,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1.2 课程内容更新缓慢
旅游行业不断地发展变化,这种变动性和发展性使封闭课程变得越来越不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因而对导游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开放性的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看待课程内容,增加人文方面的知识积累,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学习国际礼仪,使学生及时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成果、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以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课程设置无特色
知识本位强调理论综合知识教育,能力本位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两种办学思想长期对立,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既要求理论知识又要求动手能力。这种大而全的要求往往难以达到,使得教学发展方向左右摇摆,没有特色。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虽然现今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工作角色后,相当一段时间仍然适应不了工作要求。所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改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现状势在必行。
2.1 改革课程体系,突出高职特色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一是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特点采用“2+1”模式(即校内理论教学两年,旅游企业实习实践一年),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旅游实践课教学,实践教学要占到40%左右,实践教学贯穿于学制的全过程,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年级主要进行生产性实习,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2.2 课程设置应体现出选修化的趋势
为应付新知识迅猛增加,旧知识迅速过时这一趋势,同时也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广泛兴趣和要求,课程结构必须灵活,具有选择性,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设置课程时应普遍开设灵活实用、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逐步增加选修课比重。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选择专业选修课及学习进度。
2.3 采用“活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就是以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工作描述表的方式,确定出该职业应该具备的全部职能,再把这些职能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工作任务,以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实际需要,确定出完成该模块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由此来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活模块”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不同的模块进行有机的组合,注意吸取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保持课程的先进性与时代性,更大程度地适应旅游行业对员工的要求。
2.4 课程设置向取得资格证书倾斜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国际职业准入制度的普遍实行,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导游职业也逐步国际化、全球化、“资格社会”将逐渐取代“学历社会”。因此,导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向加强资格证书特别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资格证书的获取方面倾斜,包括导游资格证、领队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以及其它相关证书。
2.5 建立教学联合体
旅游管理专业应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教学联合体。采取学校为旅行社“代培”的方式,量身定制本单位的适用人员,缩小毕业学生上岗前的适应时间,聘请旅行社的一线有经验的导游来学校讲座,使在校学生能够把握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并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实习,达到毕业生就业“零距离”。与旅行社合作科研,参与企业管理咨询,共同研究旅行社遇到的问题,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达到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形成推动教学改革的内在合力。
2.6 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要树立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传授知识与开拓视野的关系,不断创新旅游教学手段,倡导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课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大改革考试方法的力度,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多种考试方式。有效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技能,多张证书考核。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方面,也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途径。为了解决旅游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衔接,专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