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5 人气:
摘 要:本文从三方面阐述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第一,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两方面:个体因素和交互因素;第二,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第三,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的方式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开始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其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状态成为许多外语教育者共同关注的对象。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许多国外语言学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把情感渗透到语言教学中,之后的许多语言教学的重大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自然法,暗示法等。这些教学法都注重把情感融入语言学习,使其成为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和交互因素
个体因素即人的内在因素,是学习者个性的一部分,也是教师素质的一部分。它包括学习者的动机、焦虑、自尊心,抑制等等。同样也包括教师的情感状态、教学态度等。
交互因素是指课堂上学习参与者(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于他人的情感因素。语言课堂是学习参与者(即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场所。语言学习及使用都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这种交往过程意味着从自我走向他人,正如此,它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密切相关。而学习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学习者并不是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受社会环境制约。课堂是学习参与者进行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时刻刻影响课堂气氛、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
2 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
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外语,那么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 学习的效率也高,也就会对该学科产生持久的兴趣。同样,教师的积极情感也对学生起着一种激励作用.相反,焦虑会使学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怀疑、紧张和忧虑,从而使学生畏缩不前,课堂表现差,,学习效果差. 抑制会使学生沉默寡言,封闭自我,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消极情感也会对学习者的成绩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中,哪怕教材再好,也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会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厌恶的心理.以教师职业倦怠为例,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毫无兴趣而又不得不做,以至产生厌恶,烦躁之感。 职业卷怠的教师往往缺乏责任心,对学生冷漠、残酷。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导致教师无法正常工作,从而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的方式策略
3.1 以导为主,多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在英语学习中,实践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自主性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心里内部的动力,缺乏创造的冲动,是很难做到自觉自动、持之以恒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老师来引导、启发和调动。
3.2 密切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单纯是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情感的沟通。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能动性的人来看待,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样才会使得学生有亲切感、享受感,使得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加强课堂间师生交流的同时,课外情感交流同样重要。教师不能脱离学生,要和学生经常沟通交流,经常与学生谈心,以“感染”取代“灌输”,这样的情感投入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缩短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学校的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心灵的和谐愉快是十分重要的。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是由于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而爱上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3 情感渗透,克服胆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坦率、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严于律已等影响和发展学生的品质,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不怕犯错误、敢于发言的良好学习心理。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对学生都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与认知犹如人体的任脉与督脉,一脉不通便觉身体不适。教师,要成为情感沟通的促进者。
4 利用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外语的机会
利用电化外语教学,开展表演、辩论、演讲及研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外语的表现欲,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从而产生持久的外语学习兴趣与动力。
参考文献
[1]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 Carroll, D.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 Cortazzi, Martin., and Lixian Jin. Cultures of Learning: Language Classrooms in China [A]. Hywel Coleman (ed.) Society a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 Cunningsworth, A.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M]. Oxford: Heinemann, 1984.
[5] 闫传海, 张梅娟. 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 外语界,2002(5):64—6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