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4-06-14 人气:

1 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的原因

1.1 限制运动员再就业的政策原因

第一,就业保障不到位。就业机制转型、整体就业环境的严峻和在役期间尚不完备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使得运动员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困难。因此,他们除要真正享受到和其他群体共同的利益保障之外,还应该考虑到他们经历了特殊的运动生命历程之后所要得到的利益补偿,努力构建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医疗照顾、伤残抚恤、创业支持”等为主要内容,国家就业指导,退役安置困难帮扶,社会、行业、地方和个人共同承担、分级负责的多层面、全方位的运动员保障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第二,保障力度相对薄弱。现行的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包括两个层次,退役时由国家统一规定进行初次保障——发放退役金。从现行的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来看,政府侧重单一的货币性津贴补助,但是国家发放的退役金又远远不能保障运动员退役后的学习、就业和生活。其实对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就业保障,一份合适的工作能够给退役运动员带来稳定的收入,,从而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真正做到运动员的“退有所用,退能收入”才是运动员社会保障的长远之计。

1.2 限制运动员再就业的运动员自身原因

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运动员自身素质是决定其能否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也是影响运动员再就业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运动一直把运动成绩作为其质量管理的单一评价指标,运动员的生存技能过于单一,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运动员的自身素质的覆盖面非常广泛,本节将从个体素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方面来进行探讨。

我国运动员基本来源于业余体校,长期以来受锦标主义的影响,文化课形同虚设,仅有的不长的受教育时间也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教育质量极低,运动员获取的知识量少,尤其是社会生存所需的基本知识缺乏。因此,运动员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和知识占有量相对较低,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成为影响其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1.3 限制运动员再就业的社会环境原因

1.3.1就业形势严峻,运动员再就业压力巨大

目前,我们整个社会就业缺口小,就业压力大的事实已是不容置疑。退役运动员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有相当一部分人长期滞留在队。这部分运动员除了上大学深造、政府安置外,绝大部分退役运动员都面临失业的威胁。退役运动员失业问题不尽快解决,失业率将居高不下,待就业年限将不断延长,优秀运动队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1.3.2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运动员再就业提出更大的挑战

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出现,促使我国的经济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资源是知识,对人才既有专而博的知识结构要求,又有具备较强自学能力的要求,这对于我国运动员来讲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除了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和高超的运动技术外,文化教育并没有赋予他们太多的知识积累和强大的自学能力。因此,知识经济给运动员的再就业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

2 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政策、体育项目的社会化程度、国家的经济实力、社会对运动员群体的保障制度、运动员自身素质等方方面面,需要国家、社会、地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2.1 控制规模拓宽就业渠道,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关键

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控制专业运动队规模,减少待就业退役运动员的数量;另一方面提高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率,增加退役运动员实现再就业的数量。专业运动队规模是减少待就业退役运动员人数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体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避免追求运动项目的大而全,杜绝不讲成本地盲目铺摊子,尽量控制运动队的规模,减少退役运动员的人数。另一方面要精心选材科学训练,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运动训练方法,努力提高运动员成才率走精兵之路,保证运动成绩稳步提高。

2.2 创建退役运动员立体就业结构

首先,要为退役运动员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对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工作的运动员,提供一定数额的就业补助,作为其安家和岗前培训的经费,对接收退役运动员较多的用人单值则利用体育部门的无形资产给予相应的回报。

其次,要加强运动员就业指导,保证运动员的再就业。鉴于社会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运动员自身存在的问题,体育和人事部门应加强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指导和帮助工作,真正把运动员的就业指导帮助工作做到实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人规律,当前就业形势和运动员实际条件,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帮助运动员落实就业,并积极引导运动员转变择业观念,引导运动员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鼓励退役运动员通过市场自主择业。

最后,要为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提供优惠政策。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困难,而且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各省市要加强对退役运动员的创业教育和指导,扶持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并通过财政金融机构视情况对自主创业的退役运动员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税务部门要对退役运动员创建的经营实体在最初的一至两年内予以减免税收。

2.3 提高综合能力完善社会保障,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

2.3.1改革退役运动员的教育政策,加强对在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切实加强在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增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这样有利于其退役后真正成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其次,体育管理人员和教练员要正确认识“学、训”矛盾的对立统一性,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训练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文化素质提高将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开动脑筋,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宏观控制能力。最后,要鼓励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读书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建议改革现有政策,打破对运动成绩的要求,不把进入高校读书作为对运动成绩的奖励。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所有退役运动员参加高考,在录取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单列退役运动员入学指标,每年组织一次单独入学考试,以真正选拔有培养潜力的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读书。

2.3.2建立运动员转业培训制度。

所谓退役运动员的转业培训是指运动员在退役或结束运动生涯后,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培训,以弥补自己缺失的文化课程,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一是体育和教育等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必须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出台更加合理的政策,鼓励和促进退役运动员接受再教育。三是是加强部门协调,提高运动员自身素质。要加强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合作,理顺三者的关系,开辟教与训结合的新途径,培养新型的竞技体育人才,满足退役后的就业需求。

3 结论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这一困难的根本解决必须依靠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在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完成之前,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解决退役运动员后顾之忧这一目标核心,既考虑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考虑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既依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又依靠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一手抓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率,一手抓拓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渠道,一手抓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增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一手抓搞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真正使退役运动员这个对社会和国家作过贡献的特殊群体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保障,顺利实现再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宜龙, 论新时期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现状及途径[J]. 南京: 南京体育学报.2004.(1).

[2]张蕾, 河南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现状分析[J]. 北京: 体育文化导刊.2011.(8).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