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1 人气:
摘 要:曹辛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书籍装帧是曹辛之一生乐此不疲的事业。他的设计在精神层面满足其对艺术的崇高理想。曹辛之的书籍装帧艺术不仅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质,而且带有浓郁的书卷气。其书籍装帧设计对其他文人艺术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曹辛之;书籍装帧艺术;书卷气;影响
曹辛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也是著名的九叶派诗人之一。他年轻时就爱写诗,作画和编辑刊物,抗战时期离开家乡到鲁迅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并培养了深厚的艺术理论修养。曹辛之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他的诗既透露出特有的浪漫主义气息,又揭示残酷的社会现实,这于曹辛之的书籍装帧设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即其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绘画修养,为其从事书籍装帧事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 曹辛之与书籍装帧艺术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不仅是曹辛之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也是其孜孜不倦的爱好。曹辛之制作书籍封面时,始终持一颗热忱且严谨的心,譬如书脊的宽度与开本的尺寸有几厘米的偏差,他都会细细的琢磨并仔细地纠正偏差。也就是说,他对书籍装帧艺术设计如书脊的宽度、开本的尺寸、纸张的厚薄、版面的安排等等,无不需要计算。由此,曹辛之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收获了很多乐趣,并对其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个人角度看,书籍装帧不仅满足其对艺术的崇高理想,而且使其书籍装帧艺术理念与修养得以展现。譬如他的封面设计作品《最初的蜜》,此书的封面设计透出曹辛之的个人形象。《最初的密》是他的诗集,也是他为自己设计的书籍装帧,曾有人这样形容它:人品高,造诣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神韵。从他人角度看,曹辛之的书籍装帧不仅为著作平添一丝生气,而且因其精心设计,为其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诚如曹辛之在自己的书籍装帧艺术集扉页中写道“愿这些精神粮食,都有它完美的形体,我们以虔诚的心,来为他人作这嫁衣裳。”譬如曹辛之为艾青设计的诗集《域外集》,此诗集由艾青出国访问时写下的诗篇组成,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曹辛之在透彻领悟艾青著此诗集的意义后,以简单的直线与曲线象征经纬线,纵横交错将画面切割成许多不等边颜色的简单大方的色块。在以此为背景的基础上,最夺人眼球的是他设计在右上方的具有装饰美的银鸽。这正是对和谐友谊主题的升华。也正因此艾青与曹辛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人刘岚山在《悼念曹辛之》诗中说:你不是个普通的文人,美术、书法、篆刻、诗歌,但你从不以这些自鸣得意,而是以书皮子画家自称。
设计思想可谓是书籍装帧的灵魂。曹辛之有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即:量体裁衣的设计思想。此设计思想注重三个关系:外露和内涵的关系——以内涵为主;装帧和书的关系——以书为主;设计和画的关系——以设计为主。从曹辛之设计思想的三个关系看其书籍装帧作品,其书籍装帧设计理念是很清晰的。譬如曹辛之的《石头记人物画》封面设计,抓住此书一个“秀”的特色,围绕此特色首先从书的开本着手即长24开突出书的修长灵动,其次配以封面亭亭玉立的黛玉形象,这又为书增添灵秀之感。最后的点睛之处是以浅灰铺底,以白文满版题诗,加一方“人民美术”印章,使书本由内向外透露素雅、清秀的感觉。
2 曹辛之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曹辛之的书籍装帧不仅给人清秀灵动,闲淡素雅的特质,而且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他认为书籍装帧应当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应当表现时代精神,发挥现代物质条件、印刷效果的特长。不妨以曹辛之的书籍装帧作品《寥寥集》为例。《寥寥集》是沈钧儒的诗歌集,“唐人殷璠评论王维的诗云:“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此话表明诗歌是心灵艺术的产物,注重艺境的体现。曹辛之在封面设计中熟谙此规律,因此排除繁琐图案的设计概念,冠以君子著称的兰花为背景,寥寥几笔,既突出了《寥寥集》的韵味,又衬托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并且色调清淡和谐,使人回味无穷。
《寥寥集》的封面设计展现出曹辛之书籍装帧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而诗集《最初的密》则以自我感情为原始抒发。譬如看其整体设计,从封面到硬封再到环衬,无不体现这位艺术家的良苦用心。有人形容《最初的密》是一件“艺术品”:“诗是美的,装帧、版式、设计、印刷是美的,诗集的名字也是美的,它们像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从中可以看出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力量,高度的审美水平和严肃的工作态度”。
3 曹辛之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整体和谐”与“书卷气”
曹辛之对书籍装帧高度的审美设计及和谐的整体把握,离不开其多年从事书籍装帧的实践经验。曹辛之拥有丰富的书籍装帧设计经验,自解放后就一心扑在编辑和书籍装帧事业上,1959年主持设计的《苏诺总统藏画集》获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金奖。《最初的密》、《郭沫若全集》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封面设计荣誉奖。从曹辛之从事书籍装帧的丰富经验及在此领域获得的成就中可得出,其主张从整体考虑书籍装帧内容,力图使内容、色彩、版面与封面互为衬托、互补协调。他对友人说:“装帧设计,是以设计为主。有人喜欢作画,不喜欢设计,这观念是错的。设计是通过对书的全部内容进行研究,从而作出表达内容的艺术构思。好的书籍装帧,不但应考虑封面,并且要考虑到环衬、扉页、插图已至每一页版面,,这是一个整体。单纯画一幅封面画而忽略了全面设计,这还没有完成任务”。因此,曹辛之书籍装帧设计自始至终都注重整体与和谐的把握。
曹辛之擅长写诗、书法、篆刻艺术,且在书籍装帧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其深厚的文学底蕴为书籍装帧设计渗入书卷气息。不论从作品《再再探索》、《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还是从《寥寥集》中都可窥探一二。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以纤纤飘絮的绿柳做象征,把原属于政治性气息浓厚的书籍用文艺手法加以修饰,是其书籍装帧书卷气流露的代表性佳作。
曹辛之不主张轻易采用具象的绘画和摄影作封面素材, 而强调要简约、含蓄, 意蕴深厚, 要有令人回味的书卷气。他说, 读书是一种人们在恬淡、平静的情绪之中的思维活动, 设计者在封面上设置的色调、图案、字体要和这种氛围相谐调, 要寄作者之情、传书稿之神, 要引人联想, 力避一览无余。譬如其作品《李白凤印谱》,从书名至内容贯穿始终,如封面上整齐排列的淡淡的印章和正中间叶圣陶先生的亲笔题字,再加上内页鲜红饱满的刻章。不论色调、图案还是字体、版式都与其主题氛围相得益彰。
封面设计与书籍的主题思想息息相关。曹辛之书籍装帧设计也分文学作品封面设计和画册封面设计,两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以文学作品设计为例,曹辛之在小说、诗集的封面设计中透露出的特有的文学气质,与其自身是一位诗人有一定渊源。由于作家们亲自从事书籍装帧,使书籍保持了学术的严肃性和文学的高格调,是书籍装帧作品中的长青藤,任何时候都散发着文学的淡雅清香。因此,其文学作品封面特质即上文所述的文学书卷气。与文学作品的封面设计相比较,曹辛之的杂志期刊、画册设计除注重营造特有的书卷气之外,还着眼于画册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譬如其画册封面《诗人画册》、《石头记人物画》、《河山如画图》,期刊封面《书法丛刊》、《诗刊》、《环球》等都体现此特色。单独分析其中的《诗人画册》可得出,此画册封面既简单又大方,左上方飘逸的毛笔字配上两方红印,显得错落有致。翻开内页,直入眼帘的是一幅身披白袍的诗人长空望月,对酒当歌的美丽画卷。右边附一幅刘天炜先生洋洋洒洒的书法作品。这种布局独具匠心,其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烘托了整本书的诗情画意。不论是曹辛之的文学类书籍封面,还是画册类书籍封面,都能感觉到浓浓的书卷气息。一位文人作家在回忆曹辛之时提到:辛之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注重“工夫在诗外”的全面修养。正是“诗与画的人生”铸就了他的艺术品格。他始终倡导装帧设计要有书卷气的观点,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
4 曹辛之书籍装帧艺术与同时代艺术家的相互影响
曹辛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书籍装帧艺术家之一,同时代能与曹辛之相媲美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不乏其人,如钱君陶、丁聪、叶灵凤、丘陵等。钱君陶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与曹辛之相同也是一名书籍装帧艺术家。钱君陶的书籍装帧设计与曹辛之的书籍装帧设计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可见彼此特有的设计风格。其相似之处是,这两位艺术家,都注重对书籍装帧整体和谐、艺境烘托与布局自然的把握。以曹辛之设计的诗集封面《在远方》与钱君陶设计日本小说集封面《两条血痕》为例。曹辛之以两三个错落有致的几何形象征船帆,以数条波浪线象征广阔无边的大海,仅几笔则意味无穷。带着点点遐想翻开此书,仿佛诗意即在远方。因此可看出曹辛之设计风格之一即艺境的营造。而钱君陶的设计《两条血痕》,用一幅造型夸张的写意画,绿叶与红花均在似与不似之间,绿叶上卧着的两个蜗牛,更是意到为止,看不出是什么也无碍,只要总体看上去和谐美丽即好。这是其整体和谐、艺境营造的体现。与钱君陶的装帧风格不同之处是,曹辛之的书籍装帧注重民族性与书卷气,抒情意味浓厚,而钱君陶在书籍装帧技巧上注重引进外来的装帧风格。例如将曹辛之的《吴伯萧散文选》与钱君陶的《欧洲大战与文学》比较。曹辛之以一幅淡淡的山水画来突出中国特有的清淡意蕴,用几个整齐的毛笔字点题,笔墨山水正是中国元素的完美体现。而钱君陶先生曾说:“我在30年代也曾经积极吸收西方美术的风格,用立体主义手法画成《夜曲》的书面,用未来派手法画成《济南惨案》的书面。设计过用报纸剪贴了随后加上各种形象,富于达达艺术意味的书面,如《欧洲大战与文学》。”从这段话中可得出,钱君陶运用诸多西方美术风格来设计书籍封面。
曹辛之与同时代的文人作家、装帧艺术家亦有诸多共通之处,且对曹辛之评价颇高。“宜兴曹辛之兄字曲公,余旧友也,不见几二十载矣。曲公原擅书籍装帧,而于书法、制印、刻竹、装帧,亦无不精妙,名重京师,寸楮拱璧。”可见,钱君陶对曹辛之赞赏颇高。除此之外,曹辛之对其他装帧设计艺术家也颇具影响。例如张守义。张守义,1930年出生,河北泉县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较之曹辛之,他从事书籍装帧继其之后,在书籍装帧方面,颇受曹辛之影响。
张守义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前是中央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学生,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之后与曹辛之相识。《艺术之子曹辛之 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封面即张守义之作。观此书装帧设计,不难发现,其风格与曹辛之是相互融合。整个封面简单大方,以一篇颜色浅淡的钢笔手写的回忆录为背景,再以一竖排“艺术之子曹辛之”的美术字点题,使之整体露出质朴与文雅气息。张守义这样赞美他:“辛之先生在我们装帧艺术界,是位资深的前辈。在北京再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对文学艺术涉猎之宽,造诣之深的艺术家了。”其对曹辛之在艺术领域的高度评价是鲜明的佐证。单从装帧设计的角度来回忆,张守义与曹辛之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妨节选几段其与曹辛之共事的日记:其中一段写于北京1956年秋“到出版社工作快半年了,来之前没有想到封面设计这么难。我写的几本书的美术字(书名)都不能用。今天叶然(当时美编室的一位老同志)拿来一位诗人(曹辛之)设计的封面上的美术字给我看,并讲述他写的美术字清秀有力,有个人风格,最好临摹一下收获更大。”另一段写于1991年冬“《艺苑》首期版面的视觉效果很好,版式新颖大方,图文规范有序,由曹先生精心题写的端庄雄秀的《艺苑》栏目字(宋体美术字),最醒目、最有艺术效果。”纵观此两段日记可知,张守义在从事装帧艺术期间与曹辛之关系密切,且初期受其影响较大。
曹辛之的书籍装帧艺术设计,也是曹辛之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体会与乐趣。曹辛之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思想与特色和对其他文人艺术家、装帧艺术家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深入挖掘曹辛之的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思想和艺术理念,对促进当代与未来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
注释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第45页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编.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精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5页
曹辛之著.曹辛之装帧艺术[M].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扉页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编.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第377页
赵友兰,刘福春编.曹辛之集.第2卷,书刊装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第326页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编.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第117页
黄志浩,陈平著.诗歌审美论[M].凤凰出版社.2012.第100页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编.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第85页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编.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精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首页人物介绍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编.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第206页
李明君著.历代书籍装帧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7第245页
姜德明编著.书衣百影:中国现代书籍装帧选1906-1949[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第19页
姜德明编著.书衣百影:中国现代书籍装帧选1906-1949[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第20页
参考文献
[1]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2]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编.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精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赵友兰,刘福春编.曹辛之集.第2卷,书刊装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黄志浩,陈平著.诗歌审美论[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5]曹辛之著.曹辛之装帧艺术[M].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
[6]李明君著.历代书籍装帧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7]姜德明编著.书衣百影:中国现代书籍装帧选1906-1949[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8]张守义著.我的设计生活:张守义[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