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1 人气:
摘 要:张之洞创办钢铁工业,对近代中国重工业具有开创性的作用。盛宣怀接办汉冶萍公司,使湖北钢铁工业达到历史的辉煌。翁文灏主持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规划与发展中国重工业,促进了汉冶萍公司国有化。他们选择兴建以汉冶萍公司为核心的大冶重工业基地,实现了近代湖北重工业的崛起。
关键词:张之洞;盛宣怀;翁文灏;大冶;重工业
1 张之洞在大冶开创中国钢铁工业先河,湖北重工业诞生
张之洞于1890年设立湖北铁政局,在大冶兴建大冶铁矿、大冶运路等,招商兴建湖北水泥厂,使大冶成为中国重工业的摇篮。
1889年12月,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他认为“必须自行设厂,购置机器,用洋法精炼,始足杜外铁之来”。[1]“查明大冶县铁山实系产旺质良,取用不竭,距江边黄石港仅五十余里,兴国州产有锰铁,尤为炼钢所必需,适与大冶接界。”[2]1890年,张之洞在铁山设矿务局,1893年大冶铁矿建成投产。
张之洞于1890年11月,发布《晓谕鄂湘各属并川省民间多开煤斤示》,促进了大冶民营煤矿的发展。张之洞在上书朝廷的奏折中讲到:“臣查得湖北大冶县黄石港附近地名太子湾所产石质于制造水泥极为相宜”[3]张之洞招商开办湖北水泥厂,1907 年,大冶湖北水泥厂成立,1909 年投产。
张之洞创办大冶铁矿使大冶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当时大冶拥有钢铁、煤炭、水泥、机械等重工业部门,特别是汉冶萍铁路与码头的兴建,标志着大冶重工业基地初步形成,即近代大冶工矿区的城市格局的形成。大冶工矿特区即今天黄石市区的形状呈“入”字型,是兴矿建厂,通过铁路连接厂矿、村镇,逐步形成的城市格局。 以大冶重工业基地、汉阳钢铁基地为中心的湖北重工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重工业的摇篮,近代湖北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 盛宣怀兴建大冶钢铁厂,湖北重工业达到历史的辉煌
盛宣怀于1878年制定在大冶筹建中国第一家钢铁厂计划,1896年承办湖北钢铁工业,1908年组建汉冶萍公司,1913年他确定兴建大冶钢铁厂,“拟借一宗轻利巨款,,还清重利各债,即在大冶添造四炉,以省运费,专供国内、国外生铁销路,汉厂化铁炉四座专供钢厂造轨制器之用。”[5]
民国时期,大冶钢铁厂的兴建,使大冶成为中国内地重工业固定资产投入最多的城市。20世纪30年代,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托经济统计研究所刘大钧负责进行的工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大冶工业资产总额在全国排名第八位,其中重工业资产占总额的百分之百,为1121万元,居全国各城市重工业比重的首位。[6]
盛宣怀创办汉冶萍公司除了促进大冶重工业基地不断扩大与发展,还培养了大量人才,如担任大冶钢铁厂或大冶铁矿负责人的吴健、严恩棫、黄金涛、翁德銮、王宠佑等人继续致力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从大冶走向全国,促进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汉冶萍公司的扩建,以大冶、武昌、汉口为中心的湖北工业资本总数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湖北重工业达到历史的辉煌。
3 翁文灏促进汉冶萍公司国有化的完成,战后大冶国防重工业基地的兴建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负责人、著名学者翁文灏在阐述发展经济时,认为必须遵循三个原则“(1)中国经济建设必须以工业化为中心。(2)工业化必须以重工业建设为中心。(3)重工业建设必须以国营事业为中心。”[7]突出了重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翁文灏主持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1936年6月正式公布《中国工业发展三年计划》,开始筹建大冶、阳新铜矿以及灵乡铁矿,大冶成为当时国民政府建设的湘鄂赣重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委员会负责的汉冶萍厂矿以及大冶各厂矿的拆迁,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翁文灏非常注重重工业厂址的选择,他认为:“选择地点必须注意到国防安全、运输便捷、资源丰富,因而决定以江西、湖南、湖北为建设中心。”[8]1942年底和1943年下半年,翁文灏主持在重庆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工业计划会议,最后他确定抗战胜利后在大冶兴建大型钢铁工业基地。[9]
以汉冶萍公司资产为基础组建华中钢铁公司,成为大冶国防重工业基地的核心。国民政府组建汉冶萍公司清算委员会,从法律程序上完成了汉冶萍公司资产国有化,为兴建大冶钢铁工业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于1946年6月制定的《国营工业建设三年计划》。该计划预计华中钢铁公司需达到的钢材生产量为37.5万吨,高于东北的35万吨。[10]华中钢铁公司是国民政府计划筹建战后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兴建大冶电厂,是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战后经济恢复总计划的一部分。在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之前,翁文灏一直担任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源委员会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华新公司战后兴建了全国最大的大冶水泥厂。
大冶国防重工业基地的兴建是抗战后国民政府重工业建设最大的亮点,使湖北重工业得以延续,是以翁文灏等为代表的资源委员会著名重工业专家在重工业建设中的成功探索。大冶国防重工业基地的兴建为新中国长江流域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新中国重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A].张文襄公全集[Z]. 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2]张之洞.勘定炼铁厂基筹办厂工暨开采煤铁事宜折[A].张文襄公全集[Z]. 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3]张之洞.商办大冶水泥厂请暂免税厘片[A].张之洞全集第四册[Z].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327
[4]刘金林.永不沉没的汉冶萍 探寻黄石工业遗产[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5]盛宣怀.盛宣怀致于焌年函[A].汉冶萍公司(三)[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46
[6]刘大钧.中国工业调查报告(下册)[Z].上海:经济统计研究所,1937年.
[7]吴兆洪.我所知道的资源委员会[A].回忆国民党资源委员会[C]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8]翁文灏.1946年6月10日在资源委员会纪念周上的讲话[J].资源委员会公报,1946(1).
[9]刘刚.华中钢铁公司筹建经过[J].湖北文史资料·汉冶萍与黄石史料专辑,1992(2).
[10]萩原允.关于中国钢铁工业战后计划的考察(1942—1948)[J].抗战文史2010(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