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卓越计划”的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6-25 人气:

摘 要: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从业人员中,高学历人员偏少,现代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医学影像知识面相对狭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严重阻碍制约了医学影像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因此,建立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和面向“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1 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卓越计划 ”是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其培养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提出了由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培养方案由校企联合制订,这一方案必须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课程或环节)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体现可操作性。

2 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四年制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只在不多的高校刚刚开办,很多学校沿用五年制本科医学士的培养模式。虽然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年制)改为“医学技术类”,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这就界定了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具有报考执业医师的资格,也即明确了学生毕业后是技师,而不是医师。但是仍出现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及方向不明、培养模式混乱、毕业生就业尴尬等现象。

纵观目前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的现状,是高学历人员偏少,现代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医学影像知识面相对狭窄。据资料显示:现我国影像技术从业人员仅有10万多人。其中,近70%只接受过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中专以下学历者占85%[1-2]。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严重阻碍制约了医学影像行业的建设与发展。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严俊的挑战:一是医学影像工程教育与企业产业需求存在明显脱节;二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缺乏;三是该专业方向的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老师缺少工程实践经历;四是本专业工程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学科教育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大部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校内工程教育缺乏工程实践的环境氛围。我校第一届医学影像学专业(理学士)学生已毕业,他们从实习到就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建立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和面向“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3 建立面向“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3.1 以“市场为导向、行业为背景”构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培养方案

根据当前医学科技发展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具有理工科背景、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系统理论专门知识与先进技术工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按照夯实学科基础,注重专业交叉,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的总体思路,课程体系采取模块化形式,模块指的是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

3.2 多元化强化培养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在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结合学院特点,通过工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大关键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工程意识

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理论课教学体系,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当前医学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学校特色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同时,主讲教师通过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关系方面的引导,不断加深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加实践课程和工程应用课程的学时比例,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与创新性研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工程应用或实践性基础课程,树立工程意识。

2)注重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中,突出实验教学地位和作用,提高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试点班学生申报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参与教师实际科研课题,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3)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依托南京普爱射线影像设备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等企业,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让学生参与工程设计等工程项目,将学科竞赛纳入“卓越工程

师“培养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电子制作大赛,要求试点班学生全部参加电子制作大赛兴趣小组。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建立校外实践教育中心,尝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教学与实训,“卓越工程师”教育原则上要求在企业的培养时间不少于 1 年。但处于安全、效益等诸多问题,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所以,现在很多高校的生产实习都变成了参观实习,实习时间和质量大打折扣。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中心,可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让企业参与培养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标准,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同时,企业的工程师参与专业教学工作,开设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参与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从而保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收益,调动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积极性。

3.4 改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制

卓越计划的实施离不开一套完善的培养管理运行机制和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专门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教学、科研及工程经验丰富的教授和企业高级工程师等担任委员,负责提出实施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实施步骤,审定专业培养标准、行业标准和培养方案,探讨和解决教学和工程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指导并参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此外,还必须有一套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学校或学院要合理地调整有关政策和规定,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新体系,从以学术论文衡量工科教授水平的评价体系,转向为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生产实践培训的内在动力,建立一支稳定的“双师型”队伍,保证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齐鹏飞,张凡.浅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袁力,刘林祥.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改革与探索[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39;

[3]常永勤,崔兴达,杨林等.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01.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浅析水利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及其加强措施
关于诉前登记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