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课堂评价现状及反思

时间:2024-07-14 人气: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观察,呈现小学科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经课堂研究与资料查阅发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评价语言笼统、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片面等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偏低,科学学科不受重视等。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课堂评价; 评价语言; 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对科学教育而言,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科学教学评价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1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必须深入到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切实关注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行为。科学教学课堂评价也逐渐引起重视。

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以发展性评价为基本理念出发,[1]科学教学评价应遵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过程的客观性等原则。[2]自2013年9月始至今,笔者有幸进入小学课堂,了解小学的科学课堂现状。

1.1 评价语言过于笼统

通过统计记录下来的8节课堂实录发现,在科学课中教师主要的评价语言是“好”“很好”“非常好”“很棒”等。其中平均每节课“非常好”出现21次,“好”出现33次,“很好”出现31次,“表扬”2次,“不错”1次,“非常棒”1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随意,评价语言贫乏。过度频繁出现的“好”对学生还能不能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好”对教师来说只是个停顿词,口头禅,当学生听到“好”等类似评价时并不会觉得是对自己回答的正向反馈。第二评价语言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只是说“好”“非常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学生哪一方面好?都未作出清楚的说明。

科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语言需要一定的科学性,这是科学课区别于其他课的主要特征。在进入课堂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自然的经验,但这往往会与科学概念不一致,即迷思概念。教师准确、科学的评价语言,有助于学生冲出迷思概念的围墙。

1.2 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主要是对实践活动的评价。科学学科中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问题研讨、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对科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是作品制作、调查报告、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的评价。[6]

笔者观察的一次科学课主要是围绕着任务单展开评价。几乎每次课都会出现任务单。其中有一次课竟然出现三份任务单,学生花时间在填写任务单上,造成上课时间的紧张。教师无法对学生做及时的课堂反馈。

除了任务单的评价之外,在课堂上最多的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口头评价。其他评价方式很少见。一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难以评价。

1.3 评价的主体片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部分基本理念中关于科学课程的评价中写到: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科学学习尤其是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到的课程资源不断开发,学生探究方式和范围不断扩大,所以倡导全员评价是适合科学学习的评价方式。全员评价,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专家参与科学教学评价。教师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评价。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提高自身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而分析已有的课堂记录发现,在科学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评价。

案例:学生小组合作后设计出一份关于用眼习惯的调查问卷。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评价同学设计出的调查问卷。

师:同学们已经全完成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读写姿势。他们设计了几个问题?

生:5个问题。

师:刚刚老师说要设计3-5个问题有没有做到?

生:做到了。

师:并且这个小组还有代表好与不好的选项。有没有?

生:有。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检查一下,这5个问题有没有围绕读写姿势这个主题来设计。第一,手离笔尖一寸。围绕吗?

生:围绕。

……

师:有没有带好与不好的选项?

生:有。

师:然后挑几个看一下具体内容好不好?第一,不能在晃荡车厢内看书。围绕吗?

生:围绕。(全班一起评价)

该案例中,教师在评价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时,一直通过是非型问题主导学生对调查问卷设计的评价。未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学生能回答的只是“有”,“围绕”“做到了”。教师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评价一份调查问卷的维度,即从问卷题目数、答案选项、问卷内容等几个角度出发来评价。但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思维被框住。整节课,教师用这种方式评价了5组的调查问卷。教师这种“越俎代庖”式的评价,极易忽视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2 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堂评价现状远未达到课标及评价理论所要求的水平,为何会有这样的差距?笔者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2.1 小学科学教师素养偏低

科学素养是科学教师的基本配备。关系着教授知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但目前小学科学教师的素养普遍偏低。刘美娟等对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上海市浦东区,河北省任丘市三区的小学科学教师为展开调查,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存在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知识掌握不健全,科学知识匮乏、基本概念模糊、科学教学法缺乏正确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目的与价值知之甚少等问题。[7]科学教师素养达不到标准,要求科学教学课堂评价具有科学性,就有“强人所难”的意味。

2.2 小学科学教育受重视程度低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小学科学教育不受重视。现在小学以语文、数学为重点,为升学考试做准备,辅科备受冷落。辅课上课时间被主课老师占用的现象,在小学是既定的事实。此外,在科学教师的整体选任上也不难看出学校对科学教育的轻视。科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兼职教学较多且科学教师群体教龄长但是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时间较短。[8]兼职教师往往对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较生疏,如果无法进行跨学科之间的过渡,将“科学课”上成“其他课”,要求教师进行合理的科学教学评价,难上加难。

2.3 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是如何看待学生的?学生是谁?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必然会影响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全面发展的观点,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教师将学生看成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填塞知识的容器。在评价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将自己做为评价的权威。

参考文献

[1]祝怀新.科学教育导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290.

[2][3]蔡铁权,姜旭英.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62.

[4] 梅波.小学科学教师语言应当突显学科特点[J].教学杂谈,2007.12.

[5]蒋巧珍.重视学科用语提高教学质量——谈初中自然科学学科用语的规范问题[J].教学月刊,2002.4.

[6]蔡铁权,姜旭英.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63.

[7][8]刘美娟,刘美凤,吕巾娇.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教学研究,2010(3):72-78.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