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构建与任务驱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4-07-18 人气:

摘 要:《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怎样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使课堂有效性得到更好的实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运用框架构建与任务驱动的方法,结合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特点,探索提高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专业发展能力,任务驱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框架构建与任务驱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JJ1388)的研究成果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要不断加大其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探索“以框架构建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教学互动,使教师教学过程更加规范高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1 树立和强化“框架构建与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任务驱动做为一种教学法,是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从学习者的角度说,它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切合性。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因此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成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课程设计上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任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按“电算化会计工作流程分析——电算化会计工作任务驱动分析——据与会计工作过程学习任务设计”工作步骤,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归纳,设计出其相应情景,并对学习情境进一步进行学习性任务的划分,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每个过程学习都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理论与实践实施整合,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 在框架构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会计电算化即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即会计信息处理过程。教师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以此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对某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化的分析,根据职业特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始终贯穿“工作过程完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基于对电算化会计学习任务过程的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设计为8大学习情境,24项学习任务。

1、账套管理任务。

每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要进行电算化管理都应有一个本单位的核算账套,这就可以设置成一项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帐套的建立和备份、恢复。

账套的建立的主要任务为完成特定单位套帐参数的设置及基础数据的录入,为日常业务的处理作前期准备,如模拟企业新建账套号、账套名、完成账套选项设置、核算项目设置、币别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财务分工及权限设置等。

账套备份与恢复处理。备份是利用系统管理中账务系统的输出与引入功能对账套进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防意外事故造成的数据丢失、非法篡改和破坏。恢复是指数据一旦被破坏后,可利用备份数据使系统数据得到尽快恢复以保证业务正常进行。

2、系统初始化任务。

完成各系统初始化工作,为企业的日常业务做好准备。系统基础资料初始化,即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进入模拟企业。规划职工编码规则、进行人员类别的划分,整理好设置的工资项目及核算方法,准备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基本工资数据等。

初始数据录入:让学生在建好的账套内完成企业初始往来业务资料录入、会计科目初始数据的录入、固定资产初始数据录入、以及初步的试算平衡。

3、财务处理任务。

作为电算化会计信息唯一数据源的记账凭证,必须确保记账凭证输入的准确与完整,它既是会计循环的起点,也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教学中给予学生典型案例资料,下达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分别以制单人、审核人、过账人等不同身份进入模拟企业账套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检查、查询、删除、修改、过账等操作处理。将手工会计数据录入套帐,锻炼学生耐心,要求认真细心;数据处理完成后,完成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和记账,查询各种凭证、日记账、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等任务,锻炼学生账务处理能力;期末转账业务、试算平衡、对账、结账任务及报表管理,完成模拟企业当月自动转账、期末调汇、结转损益及期末对账结账处理锻炼学生期末业务处理能力。

4、出纳管理任务。

初始数据录入:以出纳的身份启动和注册会计软件,根据模拟企业期初调整数据完成现金及银行存款期初数据录入。

出纳业务日常处理:模拟企业出纳日常业务进行处理。现金凭证的填制以及出纳签字;对支票登记簿管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查询。

出纳期末处理:完成出纳业务扎账及出纳报表查询。完成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输出。进行银行对账以及对长期未达账提供审计报告。

5、薪资管理任务。

建立工资账套;进行人员、工资项目、银行、权限相关信息的设置;工资结算单的填制与汇总;工资月末分摊处理任务。首先进行初始设置。规划职工编码规则、进行人员类别的划分,整理好设置的工资项目及核算方法,准备好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基本工资数据等。其次进行日常业务处理。进行工资变动处理、扣缴所得税、银行代发工资、工资分摊等业务处理。最后是月末处理。将当月数据处理后结转至下月。

6、会计报表管理

报表格式设置:根据企业性质及所发生的业务,设置模拟企业有关报表格式。

报表数据来源设置:设计模拟企业有关报表数据取数公式。

报表模板设置:将所定义的报表生成模拟企业常用模板。

7、固定资产管理任务。

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初始设置中企业类型、资产类别和部门设置以及折旧方法,选择的企业折旧方法,确定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的处理流程。

固定资产初始设置。建立固定资产账套、基础设置和录入原始卡片。

固定资产日常业务处理。包括企业平时的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固定资产的增减业务处理及固定资产的各种变动管理。

固定资产报表输出处理。包括计提折旧、制单处理及对账与结账的处理工作,最后形成固定资产报表。

3 基于框架构建与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过程的手段与方法运用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1、科学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合理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设计"任务"时,自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即使对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

3、鼓励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着将任务简单化的倾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把任务简化为以教学目标的问题的提出,就有犯形式主义错误之嫌了。

4、加强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5、不断进行教学改进:(1)教学进度不易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更为开放,但这一“放”就不好“收”,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实训结束时,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以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2)课堂管理待改进。探究性学习法的课堂更为“活”了,这也导致个别学生干扰他人。对此还要想些办法,采取措施在行动上约束学生,最好能使学生都“忙”起来。

总之,在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总体框架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从而真正提高课题教学效果,对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贯勋等.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

[2]顾慧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2009(10)

[3]欧盟Asia—Link项目: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

[5]辛爱云.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6]丁广华.对深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08(14).

[7]赖丹,谢林海.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报,2007(11).

[8]张雪梅.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5(8).

[9]王娟.信息化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的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2).

[10]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J].财会月刊,2010(10).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浅析水利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及其加强措施
关于诉前登记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