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1 人气: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为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英语文化教学的现象依旧严重,教学过程中未能做到将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有机结合,造成学生英语试卷成绩高,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弱的结果,这种状况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更为普遍。本文针对该现象,分析其中部分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强调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传递角色,旨在改进英语教学现状。
关键词:角色;文化;英语教学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英语教学文化缺失及应对策略研究》(2014XH02-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房冠乔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从内涵上讲,文化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待世间万物,与时间、空间相互依存的方式。文化很抽象,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也很具体,文化这种姿态决定了国民以什么样的面貌面对生活,决定了国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国际国内环境。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同样一门语言学习也离不开该语言所在的文化土壤,,然而在目前的一些英语教学活动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的传递经常被割裂开,这不仅不利于语言学习也不利于我国的文化输出。
1 英语教学中文化被忽视的原因
1 主观原因:主观上来看,学生主动接触英语文化意识不强。由于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为了参加考试而学习英语,或由于错误的就业观,以为自己将来不从事与英语相关工作或到国外生活和工作,因此,他们不愿意主动了解英语文化知识,长此以往,造成跨文化沟通能力弱。
2 客观原因:(1)应试教育制度 现行教育考试制度与以往相比虽然有很大改观,但目前考试分数依然是各类学校招生考试的指挥棒,因此,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还是主要的学习目的。但是,在英语考试中,通常语法,词汇,阅读,写作能力基本上是考试的重点,同时对这些能力的考核也具有可操作性,相反,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侧重实际能力的考核,便成为笔试考试的盲点。相应地,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都围绕考试来进行,进而英语文化的传授被忽视,也导致学生文化知识欠缺。
(2)缺少足够的英语交际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有大量英语国家人士来中国经商,旅游,工作或从事英语教学,但和目前对英语教学来说,还微不足道。从整个大环境来看,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英语使用环境。因此,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使用英语的环境。
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志,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和语法等各项能力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运用。此外,如果学生不掌握一定得文化交际知识,在交流中时常出现错误,造成误解,这种情况反过来会影响学生日常的词汇,语法的学习,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不应该只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更要渗透有关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西方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既是重要也是有趣的一项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礼仪和文化背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美国家的文化的了解,可以促进学生英语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做一个英语文化传播的使者,积极进行英语文化的传递。
2 教师授课中英语文化传递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接触的热情,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愿意去接触英语文化,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1 深入研究教材,培养文化意识 目前,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均蕴含丰富的英语文化常识,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传递英语文化知识。例如,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高职高专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中,主要讲授礼仪,探讨了几个不同国家的礼仪常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发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在实际训练中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这样的实际训练,学生能够完全调动手,脑等一切感官,投入其中,这样会逐渐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知识。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掘词汇,语法中存在的文化相关知识,传递文化常识,不能单纯用词讲词,而是要帮助学生深挖词汇的文化内涵。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记忆应学知识。例如,在讲授present一词后,学生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会用farmer来表达汉语中农民的意思,因此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误会。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清楚present 和 farmer 的一词的区别以及背后反映出来的文化知识。在汉语中,“农民”是一个中性词,而farmer 和present不同,present在英语中含有负面的意思,意思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而真正的农民称为farmer。另外,dog一词在中国和英语国家也有不同的理解。在汉语中狗曾经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动物,带有贬义,例如,狗腿子,但是在英语中dog 则是褒义,被认为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也广泛应用于成语中,例如lucky dog (幸运儿) , 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由于东西方人地域和历史的差异,导致他们有时对于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看法。这些也是教学中要讲授给学生的,否则在交际中就会闹笑话甚至出现误会。例如,中国人对 “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如果不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将造成交际不当。同时,教师要更多列举这样的例子,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
2 利用节日,歌曲渗透文化知识 近年来,西方节日逐渐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中,从圣诞节到情人节,从母情节到父情节,从感恩节到万圣节,都影响着国人度节方式。教师在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通过设计实际场景,创造一个氛围,来模拟一副节日的画面。例如,可以采用一些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是学生一进教室,便感受到浓郁的节日,另外,教师还可以找些图片和歌曲做辅助,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效果。同时,教师要将圣诞节和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做比较,使学生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充分培养一种民族自豪感。
3 对比文化知识,传播中华文化 要正确理解异国文化,首先要理解本族文化。学生基本是在国内学习外语,因此,不太会意识到本族文化,更多情况下更关注异国文化,所以,不会自觉地将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进行有意识的比较,也就无法发现两国文化的类同与差异。然而,如果要想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两国文化的类同与差异,,在交际中自由转换。教师应将中西文化在称呼、问候语、感谢、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比较和领会。例如,中国人如果不了解美国人的坦率习惯,或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误解了。由此可见,若想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能有效地、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培养文化意识对思想交流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积累本国文化知识和异国常识,同时自觉地将两种文化做比较,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传递文化的任务,不仅要把英语文化传递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把本国文化传递到国外。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推广中华文化,不仅让学生学到异国文化,更要对自己的文化建立起文化自信,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强.文化多样性与英语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