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8 人气:
摘 要:大众化教育的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的逐步饱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奢贵关注的焦点,国家资助体系的不足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都要求采取新的帮扶模式,通过创业帮扶来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的问题,不仅能缓解资金不足的难题,还能使贫困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创业帮扶
本文系[基金项目]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校级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就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构建》部分成果,课题编号:RJZ20140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日趋上升,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贫困生比例普遍约为20%,西部高校这一比例更大。同时,伴随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的逐步饱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求职成本高攀等因素成为相对弱势的就业群体,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解决个人的就业和发展问题,还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改变以往单一的经济资助模式,帮助贫困生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激发创业潜能,培养创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日渐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和创业教育、学生资助等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1 高职校贫困生创业的必要性
1.1 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创业帮扶为其另辟蹊径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首先,高职院校大多处于地方院校,不似本科院校和一些名牌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人才市场“僧多粥少”和“唯品牌论”的大环境下,高职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次,贫困生由于家处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或城镇,缺乏可利用的社会关系和资本,对其就业更加增添了巨大的屏障。通过创业资助,能使贫困生得到锻炼,从而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1.2 单一的资助模式需要创业帮扶为其充实完善
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从实践来看,高校贫困生现行资助体系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国家拨款比例很高,高校也提取行政事业收入的6%专款专用于贫困生资助,但社会参与度不够,尤其是影响力小的高职院校更加缺少社会力量的投入,影响了整个资助体系的发展,无法根本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其次,贫困生往往由于经济和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影响到他们的学业,使得对经济资助的依赖增强,,容易养成不劳而获的心理。再次,勤工俭学的岗位缺乏,工作内容偏向低级的体力劳动,学生表现不积极。最后,贫困生资助方面也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缺乏感恩诚信教育和健康心理的指导,大学生诚信还款问题日益成为资助工作新的兹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创业帮扶来改变贫困生的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单纯资助带来的问题,使贫困生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是精神世界也得到提升。
1.3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需要创业帮扶为其弥补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不少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牢固,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不少高校只重视招生数量,而忽略教育质量,面对这一问题,不少学校开始探索和尝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校贫困生创业帮扶的策略
2.1 高职院校要建立以经济帮扶为基础,能力帮扶为核心,精神帮扶为支撑的全方位多角度帮扶体系
1.加大对贫困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而创业资金恰恰是制约贫困生创业的最主要障碍,创业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仅凭贫困生和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筹措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建立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独生子女出生的“90后”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贫困家庭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思想保守,认为考上大学找一份稳定的高收入的工作,是脱离贫困的唯一机会。一些家长倾向于子女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不希望从事压力大、挑战性高的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即使是有些高职贫困生有创业的想法,也往往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长远打算。另外,对于创业所需要的多方面技能,对于高职生来说,即使是职业技能方面见长,但创业必备的人事、财务、市场、交际、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管理技能还是需要通过时间和阅历的积累才能获得的。因此,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转变贫困大学生被动接受救助的观念,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意识。这既是高职校贫困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贫困生树立创业理念,锻炼创业能力,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培养自学能力,通过不断学习为创业成功打下基础。
3.营造良好的贫困生创业环境
目前,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但缺少专门针对高职校贫困生创业的政策,同时,优惠政策的落实关键看实效,有些地方上的政策设置了户籍等门槛,贫困大学生对创业优惠政策不十分清楚,加上创业初期大量的资料、繁琐的手续,担任多种角色,与社会各界打交道,遇到各种问题和挫折,都在磨灭着贫困生创业的热情,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营造积极和谐的创业氛围,使贫困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
2.2 高职院校要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把贫困生创业帮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政府的引导及市场的导向下逐渐升温,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创业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要晚半个世纪,研究和发展缺乏系统,校园创业文化欠缺,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许多学校对创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对象定位是全体学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育对象仅为少数学生,无论是创业大赛还是创业基地的人员选拔,都是学校通过筛选出来的拔尖学生,对于数量庞大的贫困生来说,被选中的几率低之又低,更不用说接受系统的创业帮扶了。创业帮扶需要真正落到实处。
1.专业教育融入创业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缺乏统一性和教学大纲,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传授与创业有关的内容,设置创业教学模块,开发结合专业的创业教育教材,使创业能力切实扎根于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中。
2.依托平台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要在观念上变革,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孕育的载体,强化竞争意识,进而萌发创业意识。高职院校要依托社团、基地等平台,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贫困高职生参加就业创业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鼓励贫困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在校内建立固定的贫困生创业实践基地,在场地、设备、教室甚至资金上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创业项目实践教育。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推荐优秀的贫困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使学生熟悉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积累经验,降低未来创业的风险。
3.优化创业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组建一支优秀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师资队伍应该包含校内外各方面的能手和专家,他们要了解政策法律,专业教学、心理指导、项目引导等,因此要加强创业师资的培训,并且增加实践机会,同时聘请校外创业成功的专家来校辅导,让学生有最直接的体会。
参考文献
[1]侯东喜,乔长水。大学贫困生创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9):90-99
[2]周玲,高校贫困生自主创业困境与帮扶途径探索 [J]华章,2013(36):15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