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8 人气:
近十年来民办大学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对入校生还担负起了对学生价值观、职业观等一系列辅助教育。由此,毕业后的职种也已由单纯的本专业相关这个狭隘的理解走向了遍地开花之路。很多民办院校一方面为响应国家政策也开始研究并生成了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专科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主的本科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各方面学习的认识,我们也展开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动机变化的研究。我系以日语学习教育为基本,同时使用日语学习这条基本线索,研究摸索使学生掌握一套分析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经营自我的技能,期待能和民办大学教育者交流。
1 分类
按照学习目标的不同学生分成4个种类。
现在“大学”这个概念与十年以前相比,有着越来越多不同的理解了。但是一般认为,它是一个人才育成的地方。但是不同的家庭孕育出的学生因成长背景不同学习动机大不相同。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的学生大致有四个种类,为了方便,本稿称之为:
学习志向型:学习目标明确,将来升学定向。
就劳目标型:就职是明确愿望,大学学习是过程、铺垫。
生活上升型:没有明确目标,享受生活是第一大愿望。
文凭目标型:工作已经定向,拿个文凭。
不用说学习志向型是原来我们对大学生的概念。但是以民办大学西安翻译学院为例2011本科毕业就读研究生学位的只占到14%,据说这个数字占到同类院校历年最高(该校宣传)。我校日语系毕业生升学、留学、出国习深造的学生达到了40%的新趋势。出国学习学生类型的由传统的单一呈现出多样化现状。毋庸置疑,作为学校教师在民办大学的改革中也担负起了将学生从原来的起点送向更高平台的职责。那么研究学校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过程
实践证明民办大学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改变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过程。
学校生活成长过程中学生收到很多冲击,有的学生学习目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甚至可的以说发现了新世界。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带来的不同文化差在学生当中迅速地缩小,渐行统一成为为社会所承认的价值观。Adler P.S.(1975)认为,跨越了文化冲击,就是作为人的最大成长。我们也把这种成长叫做我们的期待和希望。入学初,离开父母接触到新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模式让学生充满新鲜感。用熟悉的眼光带有优越感地看待周围事物。一般说来,集体生活中学生心理出现以下的成长与变化。
自我崩溃:刚刚看到别人与自己有价值观考虑方式的时期。
但是自己的常识行不通,不知道该如何行动而丧失自信。不能够理解别人的行为而陷入孤独中。
自我整合:不满达到顶峰时期。孤独变成一种愤怒,对任何事物都无法接受。
自律成长:不同点和相同点都变得越来越能接受的时期。能够理解别人的文化, 不再自我中心。
独立成熟:能够把握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特征。能够应对不同的状况,能够真实地针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行动。
每位学生个个状态所经历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因此各个阶段成长的学生不会令老师奇怪、讨厌。鼓励学生从自己原来的起点去成长便成了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人生实践中,如果没有科学的理想指引,没有科学的理想作参照,人生就及可能走出“卷尺” 的形状,—圈又一圈,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生 命,最终也将无法成就事业。
3 案例
哈佛大学曾对她的毕业生作了这样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其余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当然,也抱怨自己。
各校引用这项调查的目的是要证实制订目标的重要性,人生目标越清晰,越长远越好,反之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涯发展。因此,引导学生以“3%”为榜样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相应的职业规划,并坚持不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尽管各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了职业规划教育,而能够制订清晰、长远目标的学生仍为数不多。
笔者在一次就业指导讲座时,对在场的应届毕业生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1%的学生回答的问卷属于拥有清晰的职业目标,但也并非都是长远的。其实,哈佛调查有清晰目标的也仅为13%,87%的学生是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
这说明,长远目标的确立并不是与生俱来,是随着成长确立的,并且越早越好。那么一个人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应该自觉地去校正自己的信念。千万不能抱住错误的信念不放,否则,就会出现偏差,犯错误,甚至走向极端。怎样才能降低偏差呢?
4 理论
TA(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沟通分析疗法由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于60年代创立。一种研究人们思想、感情及行为的心理学理论,沟通分析的基本目标在于帮助当事人对于现在的行为与生活方向重新做决定。治疗的本质就在于,以察觉的、自发的及亲密的自主性生活型态,去取代失败与自我挫败的生活脚本所支配的生活学习型态。
沟通分析学四大理论之一的游戏理论子目录抚爱概念,认为人们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抚爱(Stroke)。因为,TA从时间角度,研究人们把时间都花在什么样的相互交流活动上,以及从这些交流活动中获得的抚爱有多少。这就是时间构造分析(Time Structuring Analysis)。
TA理论论述了当人和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有六种相处的方式。它按照人们获得抚爱的强度由弱到强将人们的相互交流活动分为6类:
Withdrawal:退缩(独处,和他人没有互动。)
Ritual:仪式(好似预定好规则的社交互动。)
Pastime:闲谈,消遣(类似仪式般,大家都熟悉的互动方
式但没有预定的规则,大多是在谈过去的事。)
Activity:活动(不只是谈论某事而是有目的地的进行一些
活动。)
Game:游戏,心理游戏(以幼年已习惯、但不适用于成人
的方式互动。)
Intimacy:亲密,亲近(不带隐藏讯息,表现真实感觉与
需要,且适合于当时情形的互动。)
了解了沟通分析学理论中的时间构造分析理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他们的时间分配在那些能够获得更多抚爱的相互交流活动上。首先这对于缓解现代学生普遍存在的”抚爱饥渴症”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由此我们日语系根据这一科学理论,通过各种教学及心理教育改革试验,除了安排到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系里,学校里、出去国外实习、游学等尽可能地参与活动、工作。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日语这个链条接触了不同的人,结果学生通过获得最大安抚的同时开拓了眼界,由原来的就劳目标型,生活上升型,文凭目标型而提升至了学习志向型的升学、留学、出国习深造的目标了,通过统计至2015年3月我系学习志向型学生比例已远远超越了所谓14%这个最高纪录,已达到40%。这证明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地接触人,事,物,这在民办大学教育中和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教育。
参考文献
[1]Adler P.S. “The Transitional Experience: An Alternative View of Culture Shock.”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15(4,Fall),1975,PP13-23
[2]イアン.スチュアート ヴァン.ジョインズ TA TODAY (A New Introduction to Transactional Analysis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