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
当前位置:好家长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
作者:好家长 字数:3000

摘    要:

文本细读, 需指向言语本身。语言文字, 是一种表象的存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既要“关注文本”, 又要“回归文本”。文本深处常常隐藏着不易被学生注意的细节, 看似寻常实则藏有深意, 这就需要我们带领学生去细读文本, 去咀嚼品味文本。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语文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引领他们能抓住文本中精彩的细节来精读细品, 深挖细掘, 从而教出“语文味”。

关键词:

细读; 反复诵读; 逆情悖理; 情境;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如何将文本细读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去体味到文本“细节”的精彩之处呢?下面, 我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 来谈谈几点浅陋的看法吧。

一、细读文本, 需带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入境

诵读, 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触摸。它可以让我们通过反复触摸, 走进文本的语境, 直抵作者的心灵。可以说, 对文字的理解, 对思想的发掘,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诵读这个过程来实现。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诵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体味“细节”的精彩, 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例:

在教老舍的《想北平》时, 如果仅仅引导学生去体会这篇散文的“结构美”、“绘画美”, 那是远远不够的。如读到:“可是, 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 我独自微微地笑着。”这一段文字时, 发现文中并没有直接说“微笑着”, 而是说“微微地笑着”。很明显, 运用了叠词。这样的细微之处, 可以带领学生反复对比着进行诵读。这样, 学生就能够真切感受到:叠词不仅能够加强语言描绘的形象性, 让我们一下子能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从而使表达更加生动。而且, 叠词更能够舒缓语言节奏, 增添语言柔和的音乐美。

可见, 课堂上带领学生反复诵读、灵活诵读, 就能让他们入情入境, 真切触摸到作者的情感和灵魂。

二、细读文本, 需引导学生切入逆情悖理处寻缝探隙

文本中常常有一些逆情悖理的情节和不合常理的人物言行, 这些细节都是我们引导学生细读的关键点。

例:

在教学《老王》时, 文中有许多地方具有深刻的暗示性, 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咀嚼, 好好地品味。如, 在体会老王“不幸”时, 有这样一处“有悖情理”的细节:“有一天傍晚, 我们夫妇散步, 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 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 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 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 住那儿多年了。”如果抓住这一点设问激疑, 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 学生就不难体会到“老王”只是把那塌败的小屋当作栖身之所, 并没有当成“家”。因为“家”是充满温馨的港湾, 而老王在这里有的只是形单影只的孤独和疾病缠身的凄苦。

因此, 我们引导学生细读时, 要始终保持对文本言语的高度敏感性和警觉性, 切入文本逆情悖理处, 努力寻找缝隙, 不断向文本深处掘进。这样, 会让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

三、细读文本, 需培养学生在情境还原中感受魅力

学生阅读文本, 实际上就是一种“唤起、唤醒”的过程。我们在引导他们阅读文本时, 要让他们学会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结合自己所积淀的历史背景以及各种文化意象, 从文本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 以此感受文本的独特魅力。

例:

在教鲁迅的《祝福》时, 我细致地注意到了祥林嫂两次来鲁镇穿的都是“乌裙, 蓝夹祆, 月白背心”。

第一次情形:“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 四叔家里要换女工, 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 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脸色青黄, 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情形:“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蓝夹祆, 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 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 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为什么事隔几年, 祥林嫂衣着未变呢?这个细节在小说中似乎微不足道, 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我从这个细节入手, 积极引导学生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还原, 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结合祥林嫂的当时生活经历, 可以看出, 衣着未变是因为经济条件一直没有能够改变, 贫困的生活不允许她改变。鲁迅先生是为了突出她的悲苦境遇才故意这样处理的。

按理来说祥林嫂这样一个境遇坎坷之人应该得到别人同情的, 可是事实却相反。第二次雇佣祥林嫂可能怀有对祥林嫂的同情, 但更多的则是对祥林嫂预期价值的认可。待祥林嫂手脚不灵活、记忆力差的事实被发现后, 四婶便计划着打发祥林嫂走了。可见, 利益至上的封建礼教让所有人都丧失了同情心, 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分析到这儿, 就不难分析出文本的主题了。

可见, 细读文本运用还原法时, 需要了解相关人物的经历, 需要明白相关人物所处的生活时代和背景。这些既需要读者的学识, 也需要读者的人生体验。学生相对学识不足, 体验缺乏,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补充和启发。

文本细读, 是一种根本性的阅读。不管什么时候, 文本细读, 都是一个重点, 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它对于改变当前功利的、浮躁的语文教学状况, 引导学生进入有效地阅读, 让阅读教学的本质得以真正的回归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正通.文本细读再淘漉[J].快乐阅读, 2015 (16) :18.


相关推荐


[马亚沛 余鹏] 屋顶绿化在中原地区的可行性研究
[于达琴] 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门国英]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史崇文 孔庆甲] 浅谈活塞式空压机的故障处理
[赵立辉] 单片机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系统设计
[田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
[王春光 柳安雨] 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常开果] 漆膜早期失效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韩军波] 渭河双醋项目低温甲醇洗方案选择
[黄牧]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机床数控系统中应用
[姜兰兰] CAE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发展
[穆彩霞] 焦化炉地面站袋式脉冲除尘器的研究
[赫明菲] 统计学在社会经济调查方面的应用
[李腾] 基于eviews模型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阐述
[韩熠]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及发展趋势
刊物信息
  • 刊物名称:《好家长》
  • 每期页码:80页
  • 收录网站:知网
  • 国内刊号:CN32-1616/G0
  • 国际刊号:ISSN1009-8569
  • 邮发代号:28-246
  • 投稿:tougao@hjzzzs.com
  • 推荐阅读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