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皇家寺庙中殊像寺三大士考究

时间:2024-10-18 人气:

摘 要:本文主要内容为承德皇家寺庙中殊像寺三大士考究,介绍了殊像寺建立的历史内涵和时代背景,以及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殊像寺“殊像”之内涵,关于三大士的由来及演义,三大士的宗教内涵,殊像寺主殿会乘殿研究。

关键词:殊像寺;会乘殿;避暑山庄;三大士

承德皇家寺庙古建筑自1994年与避暑山庄一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其宗教内涵、历史地位、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已经越来越为全社会各他阶层所重视。其实,每一座寺庙都有它各自不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背景,因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比如说皇家寺庙之一的殊像寺。

殊像寺与其它几座寺庙建立的时代背景有明显的不同,其它各寺庙都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出于国家民族政策的需要,出于国家民族团结和融合的需要,而殊像寺则是出自于国家统治者内心的需要。乾隆中后期,国家繁荣,社会稳定,满蒙汉藏维等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已成大势所趋,西藏的两位政教首领的宗教地位和社会地位已经确立。因此,在修建当时皇家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寺庙普陀宗乘之庙后,乾隆皇帝有心要为自己建一座家庙,这就是建于乾隆三十九的殊像寺。

殊像寺的建筑形式与其它寺庙有所不同,它的中轴线贯穿始终,但到主殿后又随假山的山形而发生变化,它的配殿与其它寺庙也不同,一共有四组,其它仿汉式寺庙只有两组。

1 殊像寺主殿会乘殿

殊像寺虽然是乾隆皇帝的家庙,但是它代有很传统的汉式寺庙建筑形式,比如它的主殿会乘殿就坐落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重檐黄琉璃歇山顶,外檐装饰很有特点,分上下两层,下层施五彩单翘单昂斗拱,上层施七彩单翘重昂斗拱,这种建筑形式在皇家寺庙里并不多见。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左右两侧靠墙壁设经阁,据档案记载,这里曾经存放有乾隆年间编篡的满文《大藏经》三部,民国年间,其中两部流落海外,另外一部下落不明。左右两侧经阁前各设有一座楠木塔,是为乾隆皇帝祝寿的万寿塔,塔里存放数百尊无量寿佛,今无量寿佛已无存,仅存两座孤塔。

殿门内上方门楣正中,有乾隆御题匾额“会通三际”,意为菩萨以神通、智慧通达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大殿正中两侧的金柱上挂有乾隆御制盈联“发心为众生缘,深入善权菩萨果;现相如三世,了分身住曼殊床。”意为佛菩萨以众生因缘,求取正道以达到众生都能成佛的愿望;文殊菩萨示现身相如同三世佛一样,端坐在宝座之上。

大殿正中北侧的高台上,供奉有三尊木髹金漆大佛,即文殊、观音和普贤,这就是佛教里有名的“三大士”。这座大殿里的“三大士”排列很有特点,文殊菩萨居,乘坐青狮,观音菩萨居文殊菩萨右手一侧,乘坐朝天吼,普贤菩萨居左,坐骑为六牙白骑。这与其它寺庙里的三大士中观音居中的排列有明显的不同。三尊佛像的造型非常独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木髹金漆,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至今的工艺水平也难以望其项背。

2 关于三大士的由来及演义

“大士”梵文的意译,音译为“摩诃萨”,意思是“伟大的人”,是对菩萨的通称。宋徽宗宣和元年曾经下诏书,佛改称金仙,菩萨改称大士,僧人改称德士。根据资料记载,在佛教史上,关于“三大士”的称号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在中国,流传至今关于“三大士”的最早记载是在隋代。隋文帝杨坚登基伊始,便下令在长安大兴善寺建了一个佛教典籍翻译的中心,这就是国立译经馆,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三人先后担任大兴善寺译经馆译主,而且译作丰富,此三人对中国佛经翻译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而被后人尊为“开皇三大士”。这是关于与佛教有关的“三大士”的第一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出现于唐代,即开元三大士,指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至公元741年)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人来到中国传教,创立密宗,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史上称这三位僧人为“开元三大士”。

第三个版本指的就是文殊、普贤、观世音,他们被尊称为佛教中最伟大的菩萨,合称为“三大士”,供奉三位菩萨的佛殿就叫三大士殿。在信徒眼中,他们通常的排列是观音居中,文殊在左,普贤在右。

3 三大士的宗教内涵

(一)观音菩萨

在会乘殿,观音菩萨居文殊菩右手一侧。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菩萨等,唐朝时因避讳李世民,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观察声音”的菩萨,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

(二)普贤菩萨

在会乘殿里,普贤菩萨居文殊菩萨左手一侧。普贤菩萨,曾译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娑婆世界佛祖释迦牟尼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

(三)文殊菩萨

在会乘殿,文殊菩萨居中。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其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之为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文殊菩萨是除观世音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他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4 殊像寺“殊像”之内涵

前文笔者已经提到,殊像寺是乾隆皇帝的家庙,据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御制碑文《殊像寺落成瞻礼即事成什(有序)》的记载,早在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春天,乾隆皇帝陪皇太后去山西五台山瞻礼。五台山有殊像寺,里面供奉有文殊菩萨塑像。皇太后“默识像以归”,在北京香山建造了宝相寺,供奉文殊菩萨。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乾隆皇帝继被称为文殊菩萨转身之后,又在广元寺受戒。乾隆皇帝在皇太后虔诚礼佛心态以及活佛称颂他为文殊菩萨转世的感召之下,于乾隆三十九年在普陀宗乘之庙西侧修建了殊像寺,并在殊像寺大殿会乘殿供奉了“三大士”,,同时将文殊菩萨置于中间最主要的位置,可想而知,乾隆皇帝对文殊菩萨的信仰程度是如此之高。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了乾隆皇帝的关注,文殊菩萨得以居中,享有比其他两位大士更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外八庙匾联注释》,张占生注,1988年,地质出版社。

2、百度百科·开皇三大寺。

3、《三国佛教略史》;百度百科·开元三大士。

相关文档: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论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檀香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