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2 人气:
摘 要:在对科技史的研究上,中国一直与其他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西方科技史已经相对独立的时候,我国的中国科技史才刚刚起步。本文立足于各种理论基础和文献资料,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教育研究
早在1991年,我国就启动了对当代中国科技史的的投入资金项目,开始了对科技史的研究。在1996年的时候,便完成了多部著作和刊登了多期论文[1]。像大家所熟识的《科技与进步》、《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等。这些学术文章被大量的转载阅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发展时间,设计的领域相当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为了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研究工作,我们从浩瀚的资料开始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通过拜访专家、自我探讨,最终理清了其发展脉络,并对其发展做到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以下是其具体内容。
1 方法论和历史分期
方法论作为科技史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这一课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科技史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代科技史的特殊性,即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且处于不定向的状态中,作用和影响比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当代人进行研究时,难免会对有关内容疏漏掉。另外,很多当事人都在,在对他们采集信息时,难免会因为个人的主观意识不同而使历史缺乏一定的可靠性。比如当时人在阐述时加入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又或者极记忆出现模糊等。所以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必须做到科学系统化。端正本身的研究态度,提高研究技巧,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在信息采集时,要注重深度挖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使读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揭示其背后存在的历史性意义[2]。研究者除了把握思想之外还要把握好研究对象。另外,科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与社会、经济等都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也要讲科技与社会归为一个整体,只有将科技史放入到社会大环境中,才能不失偏颇,更加全面,严禁狭隘观念,从而使当代中国史的综合性更强。
关于中国科技史的历史分期,各界学者都存在较大分歧。有以新中国成立时间为标准的,也有以中科院成立作界限的,类此种种。然而,历史分期与编年史不同,它与我国的政治牢密结合,国内发生的各大政治事件都会对其历史分期造成影响。所以,其分期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到其发展特点,同时还有社会经济发展和它的关系。由当代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看,文化革命无疑是重大的一个转折,所以我们在进行历史分期时,可以就文化大革命分为四个阶段,从而理清其基本轮廓。并且,在历史分期过程中,要考虑到科技发展步调的不一致性。近十几年来,当代科技发生了很大的改革,无论是在机制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突破。所以,研究者在历史分期时,要牢牢抓住其中的规律所在,对于其具体内容,要进行多次验证和实地考察,秉持着科学负责的态度,来给读者展现最真实的历史。
2 历史线索
从18世纪开始,就相继爆发了多场科技革命[3]。外加中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使的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迹可循。而且还具有多条线索。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1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一方面,新中国的诞生为当代科技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其思想转移促进了其发展进程。它为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使其在发展途中正确地前进下去。当然,在指导过程中,也同样经历过错误时期,使科技发展道路绕过很大的一个弯,最深刻的是“四人帮”的左倾思想。好在中国共产党及时从错误中走出来,之后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直接调整了其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在科技前进途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领导力量。
2.2其次,社会经济与其共同发展的历史。发展科技的最终目标,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社会经济,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然而,科技极易受到政治的干预,稍有不注意,,就容易成为政治的附带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从而造成了二者之间的脱节。在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中,我国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政治强行干预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科技在向生产力转化的途中严重受阻。对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改革理念必须紧紧围绕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展开。对于社会经济与当代科技实现协调发展,我国已经拥有很大的进步,然而坚持和完善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2.3其三,是科技人员爱国奉献的历史。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员这一伟大主体。科技人员的爱国精神是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撑点。一直以来,有很多科学工作者将毕生心力投入到科技事业当中,他们无私忘我,不畏苦难,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时刻牢记爱国精神,时刻提醒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我们都能不一样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件。当代科技发展史,就是爱国奉献史。
2.4其四,是一部走向世界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受国界和地域的影响。它是整个世界的主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国门被打开,科学技术也慢慢与世界接轨。在闭关锁国时期,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速率极慢,与国际相互交流之后,科技发展迅猛,不仅中国人在国际上大展头脚,中国的科技产品也逐渐被他人所熟知和应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外在形象,确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的科技舞台中,中国作为一支后起之秀发挥着不容小区的巨大力量。成为西方国家的典范。
3 发展规律
以历史线索为探索基础,综合思想、政策和其他外在环境,立足于严禁客观的研究理念,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发展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我们不难得出其发展规律为: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科技史的基本形式;各科技机构的高度协作配合是科技史的基本保证;科技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是科技史的基本运行机制;爱国主义是科技史发展的力量来源;多理论的综合运用和各方法的共同实施是科技史的未来发展方向。
4 历史启示
对于已经经历的科技史,我们要做到及时的回顾和反思,对于正在经历的科技史,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走下去。在当今21世纪,有效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不仅能大大加大劳动生产值,还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中占据宝贵优势。通过对历史和当今国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因为中国人口数大,人均科技经费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单在人均经费上就比我们国家高出80多倍。并且,由于经费短缺,我国科技任务对于相对薄弱,无论是在人数还是质量上,都普遍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本国的科研成果,拉低了国内的经济增长。所以,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还有及其长的一段路走。要想实现做种的战略目标,我们不仅要努力完善本国的科技规化,使“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整个科技发展的实践当中。还要努力完善我国的科技体制,使运行机制更加与国情现状相吻合。对于存在的外来因素的干扰,我们要做到及时的避开,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要求,不盲目、不焦急。在科技人员的问题上,要广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从技术和人员上两把抓,从而达到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努力,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为科技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一齐用心努力,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定能谱出华美的乐章,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定能实现巨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建方,王春杨.表扬的方式及其教育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3,21(56):991-992.
[2]肖力志.谈让大学重回精英教育的必要性[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2(45):778-779.
[3]韩慧健,杨子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9(23):334-33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