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4 人气:
摘 要:联教联训联考作为士官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实现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教学理论与部队实践的紧密衔接。深化联教联训联考研究,开展联教联训联考实践,探索一条与士官人才培养特点规律相符合、与专业训练相适应的联教联训联考新路子,对于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模式探索
随着我校向士官职业化教育的转型,士官教育逐渐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如何确保士官教育紧贴部队作战训练需要、紧贴部队建设发展需要、紧贴学员岗位任职需要,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必须积极探索和构建联教联训联考的“合力育人”模式,这对于培养适应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所需的高素质新型汽车士官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联教联训联考模式,能够使院校教学紧贴部队实际与岗位需求,使士官学员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部队实践,了解部队情况,熟悉基层岗位任职需求,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一是巩固学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助联教联训联考这一纽带,依托部队训练平台,把实践性教学搬到部队演练场,让学员与战士混合编组,使学员在同步训练、同步演练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二是锻炼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联教联训联考模拟的是真实的战场环境,培养的是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各项训演课目的组织准备与训演实施都由学员轮流担任指挥员,让学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锻炼并提升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三是提前适应部队的岗位任职需求。联教联训联考中,学员和战士一起训练,共同完成训演课目,这样学员有机会提前熟悉部队基层的战备训练、管理教育,近距离认知当前部队的现状,为毕业后适应第一任职需求做好准备。
(二)有助于提升教员教学能力
通过参加院校与部队组织的联教联训联考大型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员的教学水平。一是提高教员的执教能力。教员可全面了解部队装备性能、战备训练状况、组织指挥程序等情况,将部队战备训练实践及时搬上课堂,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丰富教员的实践经历。教员参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能丰富自己的基层阅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缩小教学理论与部队组训间的客观差距。三是培育教员的严谨教风。教员通过与部队官兵在训练与演练中的交流、学习,,能体会到部队官兵的思想品质和顽强斗志,感受到战士身上的训练热情和战斗作风,有助于提高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教风。
(三)有助于创新组训的新思路
联教联训联考模式可以实现院校与部队的联合互动、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学校专家可以为部队训练演习提供整体规划方案和技术指导,部队可以依托其装备及训练优势,使学员熟悉新战法、新训法、新管法,以缩小院校与部队训练间的差距。同时,通过互派师资力量,达成联合教学、联合演习、联合训练、联合考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两者组训的新思路。
2 当前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没有实现系统的优势互补
目前,院校侧重于人才培养的知识性、基础性、系统性,在实际能力的培养上偏弱;部队侧重于人才培养的岗位性、操作性、实践性,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偏低。尽管近年来院校与部队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双向渗透,但由于缺乏整体的、宏观的设计与调控,院校与部队人才共育工作基本上处于较为机械的互补状态,未能完全实现有机融合和充分体现综合优势。
(二)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
由于传统上院校与部队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部队与部队之间处于自上而下、分割式的管理模式,不同院校与不同军兵种部队之间的教育资源没有实现高度共享,导致一些人才共育资源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三)没有实现良性的训用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模糊认识,存在“院校管训、部队管用”的观念。院校与部队“联合培训、训用结合”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院校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和潜力,但这种优势尚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研而不用”的问题。反之,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受到部队教育训练技术手段的制约,受训学员在院校学习的一些前沿性、先进性理论,由于部队知识力转化为直接战斗力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存在着“学非所用、学用脱节”的现象。
3 构建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的主要对策
(一)精选骨干力量,组建联教联训联考组织机构和导调队伍
联教联训联考模式是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会涉及到组织、计划、管理、实施、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通力协作,严密组织,形成合力,才能确保联教联训联考的顺利实施。为此,在实施过程中,以院校牵头,与部队协同,挑选军事素质强、业务水平高,专业技能精、能胜任组织指导演练的领导和机关人员,共同成立联教联训联考联合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联教联训联考工作。可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由院校教学机关、各专业系、学员大队和部队司令部、政治(部)处、保障(部)处组成。下设指挥组、导调组、训保组、政工组、后勤组和安全组,各组由院校和部队相关部门领导和人员抽调编成,并对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组工作职责进行具体分工和责任明确。同时,应成立联合导演部,由院校与部队专业技能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员和部队干部组成,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训练和演练课目编成导调课目组,负责指导和检查相关课目的训练和演练情况。
(二)紧贴部队需求,设置联教联训联考内容体系和流程方案
一是周密准备,科学制定联教联训联考方案,确保在“演练任务上联、演练指挥上联、演练协同上联、演练保障上联”。二是立足专业,合理确定联教联训联考阶段,按照基础训练技能、联合训练练协同、联合演练练指挥三个层次展开。三是着眼实际,编写结构合理、内容详实的联教联训联考想定。四是突出重点,合理设置联教联训联考课目,将练程序、练指挥、练技能、练战法有机结合起来。五是注重实效,探索科学优化的联教联训联考流程,确保演练内容既有战术背景,又有专业特色。
(三)坚持改革创新,探索联教联训联考组训方法和导调方式
一是改革编组模式。将士官学员与战士混合编组,由学员担负各课目的指挥员与作业组组长,部分学员与战士混编组成作业班组,充分发挥学员理论知识扎实、战士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促进学员练指挥、练技能,战士练协同、练战术。二是优化导调方法。在训练与演练过程中,各课目组导调教员要重“导”轻“调”,注重初始情况导、关键环节导,多种方式导。三是创新组训思路。积极探索“以部队为基地”的组训思路,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训练资源,发挥院校、部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资源优势和条件优势,不断提升联教联训联考的质量。
(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联教联训联考保障措施和运行机制
联教联训联考参与人员多,动用装备多,经费需求大,训练安全要求高,协调保障难度大。院校和部队要按照“立足现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自我保障为主”的思路,努力完善保障措施,确保联教联训联考的顺利进行。一是要自我保障。各训演单位要依据训演需求,所需通用装备、维修保障及卫生后勤立足于自我保障。二是要发挥各自优势联合保障。联教联训联考所需的装备、保障器材可依托部队保障,训练和演练过程中装备技术难题由院校提供技术支持,所需的经费和油料在自我保障的基础上,院校给予一定补充,演练课目所需弹药消耗、保障器材由院校统一保障。三是要健全运行机制。院校与部队要统筹使用装备器材、指挥设施和技术手段,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才能推进院校与部队合力培养人才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业平.创新院校与部队合力育人机制[J].军事学术,2009(2):76.
[2]李茂信.开展院校部队联合演习[J].中国军事教育,2007(5):O3.
[3] 汪新林,荣祥胜.院校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有机衔接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l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