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
当前位置:好家长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
作者:好家长 字数:3000

摘    要:

德育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有所助益。我国一直在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德育的发展十分重视。目前, 我国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仍存在较多问题, 本文就德育教育中的“奖励化”现象做出探究, 分析在这种现象的驱使下德育教育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 德育教育; 奖励化现象;

作者简介: 王彬, 男, 汉族, 山东平邑人, 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本科,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引言

学校可以说是孩子接触思想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地方, 德育工作应该放在教学最首要的位置。德育教育在近些年愈发受到国家教育部门重视, 力求学校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但是“奖励化”现象的普及逐渐让德育教育的初衷发生了偏移, 在“奖励化”现象的影响下, 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开始带有功利色彩, 不再是单纯的从内心想法出发, 逐渐转向为“奖励”而动, 德育工作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奖励化”现象

目前, 大部分中小学在进行德育工作教学时, 都会采用“奖励”方法,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做事, 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这种奖励的评判大多取决于学生在教师或者学校中的表现, 不可否认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奖励不同于传统方式中的惩罚教育方法, 是强制性的要求别人不去做某事。相反奖励机制被用于中小学的德育教育, 一开始似乎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学生为了获得奖励, 开始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奖励化”现象逐渐受到追捧, 应用广泛, 教师和家长开始通过很多实质性的奖励来表达对孩子的奖赏。慢慢的, 这种以激励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做法逐渐违背了其初衷, 我们开始思考“奖励化”现象的日益普遍对孩子未来的德育发展是否真正有利呢?

二、现代教育“奖励化”与传统教育

1. 现代教育中的“奖励化”现象。

首先现代化教育中“奖励化”的出现与教师对“惩罚”和“奖励”的关系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现在的“惩罚”指的不一定是体罚或者是批评学生, 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教师在学生行为德育方面发生偏差的时候, 适时地引导指出, 这也是一种“惩罚”。对“惩罚”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中小学生规范行为, 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同时, 现代化教育中对“奖励”制度的认知也有一些以偏概全, 教师认为“奖励”对学生而言只有激励的一方面, 它会鼓励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于是演变到后面, 教师与家长开始用丰厚的“奖励”诱导孩子做出选择。实际上过分的“奖励”对孩子未来的德育发展而言未必是件好事。

曾经有段时间, 社会上都风靡帮父母做家务来领取零花钱的行为。帮父母做家务的初衷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辛苦, 体谅他们的生活不易, 发展到后期, 逐渐变为一种争取零花钱的行为。在这种“奖励化”现象下, 孩子的思想开始发生偏差, 逐渐认为自己做家务活是在替父母完成原本应该由他们完成的工作。而家务活与自己毫无关系, 如果父母一旦停止给零花钱, 原本帮助父母做家务活也失去了意义。在这样功利性的驱使下, 学生开始乐意帮父母做家务, 但是却违背了德育教育的初衷。在受到利益的诱惑下, 表面做着符合“德育”教育的行为, 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 传统化“德育”教育。

以前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性没有现在的强, 但是相比较来说, 传统化的“德育”教育来的更为单纯。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 教师通过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给每个学生特别是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对学生的“奖励”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给予学生一种自信, 让他们感受到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优秀给他人带来的帮助, 让学生在道德培养中感受到帮助他人获取的快乐。

同时, 传统的“德育”教育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通常是真诚的夸奖与鼓励, 肯定一个学生的人格修养, 不比用物质的奖励来的好么?真诚的话语比每次昂贵的物质奖励更容易让孩子获得自信, 让他们树立起优秀的品格素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给孩子带来物质上的奖励固然不易, 但更多的是来自于那个年代的单纯夸赞。学生不是因为能够得到什么物质上的奖励, 而使要去做一些事, 从内心出发想做某些事。这样的思想观念才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做了善事不求回报, 如果带着目的去做一些原本就有责任的事, “德育”教育的意义就失去了。

在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 学生的生活相对于十几年前已经很舒适了。“奖励化”现象固然可以短时间内刺激学生的表现欲, 但是对长远的“德育”发展而言更像一种拔苗助长。

三、在“奖励化”德育教育下的影响

现代生活节奏发展太快, 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暴露出的问题却是思想道德发展的远远落后。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都生活在物质条件较为优渥的时代, 体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物质化现象。思想观念逐渐变得畸形, 近些年来社会上流传的“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择偶观念引起热议。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今天, 现代年轻人逐渐以“无利不起早”作为价值观念, 一件事情失去利益二字就变得毫无意义。青少年开始追求“网红”生活, 认为读书无用, 出现追求金钱的狂热现象。这一切与“奖励化”现象的德育教育工作多少有一定的影响, “奖励化”的出现不断刺激着学生的神经, 传输着物质至上的思想观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奖励化”现象的普遍出现, 反映出的是现代德育教育工作的弊端, 它对中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问题也越发突出, 值得我们的重视。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长久的事业, 在投入教育资金的同时也需要创新方法, 提升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促进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关推荐


[杨幸福]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杨晓辉] 加强新时期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
[蔡昕霖]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预警防治
[赵羚雅]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李广洋 周小肖]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调研与思考
[李春兰] 认真落实八项规定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杨朝霞 张秀金] 工程结构可靠度浅识
[鲍小卫] 做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整理
[谢林春] 浅谈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及对策
[谭凤华]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施工中断桩处理方法
[陈龙民] 基于数字时代的公路工程照片档案管理
[王移勤] 建筑外墙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践
[石亮] 浅谈无锡地铁1号线10标车站主体结构施工
[周佩玲] 如何处理基础施工中的地下水
[周文郁] 浅析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
刊物信息
  • 刊物名称:《好家长》
  • 每期页码:80页
  • 收录网站:知网
  • 国内刊号:CN32-1616/G0
  • 国际刊号:ISSN1009-8569
  • 邮发代号:28-246
  • 投稿:tougao@hjzzzs.com
  • 推荐阅读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