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研究

时间:2019-01-03 人气:

摘    要:

近些年,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备受关注, 很多研究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 但大部分研究者过于注重家庭与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 对学校教育有所忽视, 事实上, 无论是家庭、政府还是学校都在农村留守儿童德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作者简介: 于智彦 (1999.11-) , 女, 汉族, 泰州学院2018级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

引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 甚至有些农民为了赚取更多的资金会长年在外, 子女都是由家里老人或亲戚来管护,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加之农村教育相对落手, 所以正处于教育重要时期的留守儿童在教育与生活方面面临众多危机, 尤其是德育方面更是处境堪忧。因此, 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1. 缺乏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培养、情感成长的重要时期, 长期见不到父母, 会使他们变得孤僻、消极、内向。相关调查显示,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 纵容溺爱型父母相对较多, 且这与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 即性格变化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快。

2. 缺少亲情。

父母外出务工, 将女子交由家里老人或亲戚来管护, 这对他们的生活有着较为复杂的影响, 最为严重的就是亲情缺失的问题。相关调查显示,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不愿意看到父母外出, 对家庭经济与父母安全感到担忧,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留守儿童更渴望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 得到父母的关心。

3. 价值观有待改进。

父母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他们在外出务工时往往会给予孩子大量的生活费, 也就是加大物质投资, 希望孩子可以吃的好、穿得好, 以弥补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的亏欠。从某种程度上合作, 这种投资仅局限于纯粹的消费, 此种消费很容易促使儿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 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4. 存在厌学情绪。

整体来说,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相对较低, 性格孤僻, 不爱与他人交流, 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与厌学情绪, 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 志向不明。

二、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 提升师资力量, 加强农村学校教育。

就农村留守儿童来说, 学校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 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职责, 在具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 教师是主要实施者, 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个人素质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事实上, 不少留守儿童汇聚的地区都是经济较留后的农村, 师资力量薄弱, 无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 面对此种形势, 我们在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重视程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培养。

具体来说:第一要对农村教师实施督促, 鼓励他们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个人素养, 强化师德修养, 让他们真心真意的去关心留守儿童, 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优秀的德育教师, 这些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要掌握留守儿童心理发育及成长规律特征, 以便及时解决现有的德育问题;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德育讲座, 实施心理辅导, 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2. 转变家长观念, 提升家庭德育质量。

学校德育固然重要, 但家庭德育也不容忽视, 学生之所以出现品质心理异常,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将孩子留守在家, 不少教师都认为家庭德育是解决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父母理应负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强化亲情沟通。虽然父母长期不在家, 没有时间和子女交流沟通, 但交流沟通不仅是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 而且是家庭德育的主要手段, 父母应多关注女子的情况, 如学习情况、心理情况等, 可以使用电话、微信等形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书信有所忽视, 但书信可以更好地传输思想感情, 所以父母有时间也可以与女子进行信件交流。

相关调查显示, 不少父母表示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 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就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其实也渴望子女得到更好地教育, 只是他们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但也有少数父母没有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 认为书可读可不读, 在此种观念下,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更加突出, 所以定期开展家教讲座至关重要, 从而丰富父母的家教知识, 提升父母的文化水平, 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 提升家庭德育质量。

3. 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政策落实。

积极改革户籍制度, 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 并加以落实, 逐步达成将户籍制度创新视作中心, 撤除各方面的制度壁垒, 如就业、教育等, 从根本上突破“二元经济体制”, 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在城市与乡镇之间有序流动, 这才是处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各地政府除了要认真落实农村儿童在流入地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 还要依据实际情况开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家教讲座, 向农民工普及家教知识, 合理安排家长参与培训, 从而加深家长对家庭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 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在德育方面面临着众多危机, 具体表现为:具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对他人冷漠、缺乏关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集体精神等等, 所以我们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为他们构建心灵家园, 从而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陈珊丽.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 2010 (01) .


相关文档: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论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檀香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