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19-04-09 人气:

摘    要: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 为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本教育; 体育课堂; 小学;

作者简介: 黄前蓉 (1987.6-) , 女, 本科, 小学二级教师。;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 为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几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单位, 有利于开展互助互学活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合”的结构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也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过去教学都是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练习、掌握, 接收能力好的学生很快掌握了, 而大部分接收慢一点的学生便不能跟上节奏。因此, 小组合作能让组内能力均衡化, 充分发挥各组优秀学生的能力, 一带一共同前进。例如:我把全班分成4个大组, 每个大组10人左右, 一个大组为一横排组成体育课的集合队形。相应的一竖排4人为一小组, 分别在4人中选出体育成绩优秀的同学、四肢灵敏协调的同学、接收能力好的同学、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同学为小组长,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自己的小组共同前进。4—5人是小组合作的最佳人数, 人数多了难免会管理不到位并且会有偷懒耍滑现象, 人数少了调动不了小组的学习气氛。4—5人, 人数适中又便于管理, 我在课堂中就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人为组长负责组织成员讨论学习和管理成员的体育技能素质, 三人为成员配合组长的管理并在组长和队员的帮助下积极向前。

二、“合”的建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个小组的成员能力都是不均衡的,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理想化还需要建设规范, 要建立各小组的名称、口号, 要充分体现各小组的特色及影响力。例如:教学中根据每个小组的特色为他们取好小组名称, 比如:体育素质好的小组为“先锋小组”, 学习成绩好的小组为“书香小组”, 在组长带领下进步快的为“奋进小组”, 每次教学活动参与主动积极的为“激情小组”, 喜欢乐于助人的小组为“天使小组”, 有创新意识的为“智慧小组”……小组长根据小组名称和小组成员一起取小组口号, 先锋小组:先锋先锋, 永远先锋;奋进小组:奋发向上, 享受成功;智慧小组:智慧第一, 学习第一……有了各自的名称、口号, 小组成员就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有了小组名称、口号, 有了各组的奋斗目标, 那么, 每个成员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分工。小组长负责每一节体育课记录每个成员的技能成绩并随时向老师汇报小组成员的成绩, 了解每个成员的体能情况, 每个成员在哪些项目体能好、哪些项目体能弱, 便于相互帮助;小组长也要记录本小组的体育操行分, 便于了解本组在全班的整体水平位置, 才能管理本组往哪些方面奋斗。小组成员的责任就是服从小组长的安排, 要有“三会”精神:会倾听、会质疑、会分工合作, 这样才能配合小组长积极向前。

三、“合”的优化

“共同进退, 分甘同味”, 小组合作学习难免会出现组内矛盾或小组问题, 这时候需要小组长及时汇报, 老师及时发现并且及时调解处理。老师耐心的化解组内矛盾, 正确的引导组内问题, 作好小组长的思想工作, 协调好组员的关系, 才能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 才能团结一致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人自身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立定跳远课堂教学中我为了提高学生突破自我的意识和小组的竞争意识, 设置了一个练习任务,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以小组4人成绩之和为小组最终成绩, 取得全班前2名的小组各加3分, 取得3—5名的小组加2分, 取得6—8名的小组加1分, 最后两名的小组不能加分。“阳光”小组的一个男生由于身体略胖, 完成动作的时候身体不协调, 受到同学的取笑, 因此他每次练习的时候都想着偷懒, 导致每次比赛都不能加分, 小组内的同学都很责怪他, 自尊心强的他不但没有改正反而每次比赛故意失误让小组不能加分。为了化解“小胖”和小组成员的紧张关系, 通过课堂中的整体告知, 给予学生自尊心的提升, 逐渐整个团队开始意识到问题, 接受小组成员的问题, 整个小组也逐渐的得到加分, 得到班级的认可。

四、“合”的评价

“赏善而不罚恶, 则乱;罚恶而不赏善, 亦乱。”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才能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果有进步不给予奖励, 不遵守小组组内纪律也不给予惩罚, 那小组之间失去了竞争和拼搏的精神, 小组组内也失去了纪律性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因此,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奖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样, 在学生刚有犯错矛头的时候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惩罚, 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也能让学生分黑白、辨是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 当一名学生有了一点的进步时, 应当立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做的不错”“你太棒了”“你做的越来越好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们很愿意和我亲近,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也更活泼、更开朗、思维能力更活跃。同时, 在老师的奖励机制下, 小组之间为了争取利益而不顾班级友谊;有的学生只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 而忽视了班级的集体精神;有的时候小组成员犯了错, 为了不影响整个小组遭到惩罚而相互包庇, 这时, 老师和小组长就要及时交流解决任何矛盾或者学习上困难, 让学生觉得教学过程中也就等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氛围, 形成良好的校园风貌。

参考文献

[1]鲍立红, 赵连顺.基于生本理念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 2018 (18) :53-54.


相关文档: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论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檀香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