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11 人气:
摘 要: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由于社会发展导致农村生源减少, 小规模学校逐渐趋于普及化。这在一定意义上要求农村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 围绕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进行相关的回顾与总结。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小规模学校; 民族地区;
农村教育一直处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地位,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这样的问题意识下, 以“小规模学校”为主题搜索了近年来学界所提出的相关文献, 试图梳理国内有关农村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一、小规模学校的概念界定
曾新 (2014) 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是适应偏远农村适龄学生人数较少的客观情况而设置的规模较小的学校, 具体的学校规模 (学生人数) 因不同国家或地区而有所差异。高岩 (2016) 强调小规模学校是指学生和教师人数都较少, 远远低于教育部门规定标准的学校, 主要分布偏远地区。吴欣娟等学者均指出, 小规模学校是为满足当地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 而设立的学校, 具有学生和教师人数较少等特点。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现状
1. 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林云 (2016) 指出, 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老龄化现象严重、学科结构失衡、培训机会较少等突出问题。同时, 该学者还指出,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 应多渠道补充教师。学者曾新强调小规模学校普遍出现优秀教师大量流失、部分学科教师严重短缺等现象。赵忠平, 秦玉友等学者指出,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建设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境。其主要表现在, 从实际教学需求看师资数量仍显不足;从优质师资留住看岗位吸引力缺乏等。赵丹 (2017)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困境及对策》中指出, 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现象。朱青等学者均指出, 培养能够长期留任、综合素质强、教学水平高的乡村教师, 是重中之重。
2. 小规模学校国外借鉴性的研究。
曾新指出, 各国政府对于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均从本国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 其主要表现增加经费投入, 创新办学模式等。李介 (2014) 在《国外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指出, 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 提高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吴宏超、孙艳霞等众学者指出, 农村小规模学校方便偏远地区学生就近入学、扩大受教育机会、保证并提高教育质量, 以及提升偏远农村社区的文化凝聚力, 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模式。孙启林指出, 小规模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是它们能够生存、发展的最好方式。农村学校具有自然学习场所, 可以有效地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活动, 有利于生态教育。
3. 小规模学校实际教学的研究。
曾涛 (2017) 指出, 小规模学校人数少导致课堂氛围冷清, 削弱了教师教学热情, 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应创新教学方式, 从而唤醒课堂生命活力。廖其华 (2018) 强调我国义务教育当前教学方式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教师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杨军、牛倩等学者均指出,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互动和交流的机会。由于人数少, 师生联系更加密切, 教师有机会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吴宏 (2015) 在《农村教学点的发展之路》中指出, 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需要一种体现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来更新原有的标准化班级授课制模式, 从而达到有效课堂。雷万鹏 (2011) 在《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分类发展政策》中指出, 小规模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组织优势。因规模小等因素, 师生之间更具凝聚力, 能及时有效地回应个性化需求。综上, 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研究在各个方面还不完善, 其教师队伍建设, 国外关于小规模学校借鉴性以及实际教学的研究涵盖面均太过狭窄。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是所占比例最多的研究, 但其实质大同小异, 均只指出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队伍出现教师老龄化等问题, 对于相关策略性研究较少涉及。国外借鉴性研究, 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个国家对于小规模学校创新改革成功的各个方面, 但国内本土性研究, 尤其是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的研究基本无涉及。而在实际教学研究中, 学者们指出当今小规模学校依然存在“填鸭式”和“独白式”的教学方式。在班级人数均很少的小规模学校, 其课堂中师生依然缺少交流互动值得我们深思。总之, 小规模学校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方面的详细阐述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1. 研究结论。
第一, 在社会转型条件下, 小规模学校成为农村教育中的普遍现象。但针对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相关方面的实践研究有待于完善。第二, 肯定了国外小规模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促进了我国相关的创新性研究。但我国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有待于挖掘。第三, 指明了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命价值, 其教学模式缺乏双向互动。总之, 其策略研究有待于补充。
2. 启示。
第一, 基于研究现状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相关的研究, 其影响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有待于完善。国内在其发展等发面衔接的关联性具有研究价值, 对此研究还有晋升空间。第二, 我国大多都是以外来的研究为借鉴意义来开展相关研究, 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的研究偏少, 关注度不够。民族地区的乡村恰好大面积处于边疆地区, 其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第三,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 农村学校呈现小型化趋势。其内在条件为我国小规模学校开展以课堂对话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方面研究有待于完善。
总之,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长远发展是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潮流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有助于达成创新型国家的美好夙愿。
参考文献
[1] 王向云.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的价值基础[J].教学与管理:2017 (6)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