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4 人气:
摘 要:
我国极力要求在实现教育与培育对象的基本进展到确实提高素质教育的主要层面, 解析探讨初级中学有关体育教育和治理方面的进展状况, 将会有效地探究到初中体育教育当中所含的秩序, 协助完善体育理念, 添补课程的理念变革, 更加有益地展开新课标的实行等具备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 体育教学; 现状; 对策;
前言
初中阶段是衔接着小学和高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 也是学生身体、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进行童年向青春期的过渡, 身体及心理的各项机能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成长变化阶段, 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 教师素质亟待加强。
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主导, 学生作为主体, 因此, 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不少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素质仍然不够高, 加之他们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传统与落后, 更多侧重于体育理论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从而让体育教学课堂显得有些枯燥乏味。
2. 教学意识亟待提高。
初中教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十分严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教学科目逐渐形成了“主科”与“副科”之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 而体育被当作“副科”, 其重要性被轻视。学校在考核时更强调学生的成绩, 导致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经常出现利用体育教学时间开展“主科”教学的现象。一方面, 体育教学的地位得不到保障,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无法在日常工作中花心思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学生的运动时间不足, 也难以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3. 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深受我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 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很多农村学校对于体育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 每周体育课开设不足, 主科老师兼任体育课, 而且教学模式极为单一, 不是跑步就是自由活动, 学校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主要科目的教学中, 甚至有的学校在复习紧张的时候随意将体育课减掉改为其他的课程, 这种教学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 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 体育锻炼态度消极, 在每个运动项目的学习上也不够认真, 等到自主练习的时候有学生会立即回到教室进行文化课学习, 长此以往学生的运动兴趣便会逐渐的消减, 由于日常的学习压力较大, 再加上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便会降低, 高强度的运动中就会发生晕倒、呕吐、呼吸困难等现象。
4. 学生体育意识薄弱。
学生的体育意识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他各项条件再完善, 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要有积极学习的心向及行为, 才能促使体育教学更好的发展。而目前学生的体育意识较差, 难以客观全面的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克服自身惰性, 导致体育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存在。
二、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并认真落实, 定期组织培训及考核工作, 促使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良好的激励政策, 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 运用适当的奖励促进体育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学习、严于律己, 促进体育教学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切实做到爱岗敬业, 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工作, 用自己的努力提高体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 完善体育物质条件。
体育经费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物质保障。面对目前体育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首先应加相关教育部门对于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上级部门应加强对于学校体育经费的监督, 保证相关经费能够真正的投入到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去。学校还应拓宽思路, 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体育经费的来源, 例如积极参与比赛赢取奖金、提高学校知名度从而吸引社会赞助等形式。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的完善, 除增加体育经费外, 还需配备专门人员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在各种体育场地的建设及体育器材的采购前做好规划, 保证体育场地与器材的配套, 为具体项目的开展做好物质保障;及时对各项体育设施进行检查与维修, 提高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3. 强化教学管理。
基于管理层次方面而言, 所谓体育教学管理实际上是借助于多方面形式协助完成他人规划行为的一种管理模式, 其中主要包括协调、组织、控制、计划等。为实际体育教学工作制定有一套完善成体系的基木计划与目标, 并据此确保教学工作稳定可持续进行, 确保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方面体质与身心健康可得到正确的引导与发展, 掌握正确有效的体育锻炼知识与技巧, 结合自身能力与习惯, 发展自身运动水平。
4. 倡导因材施教。
初中生的学习水平、身体条件各不相同,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 这是因为教学与学生特点不相契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体能、特长等基本信息, 激发学生的潜力, 使其在优势项目上进一步提高, 对于学生不擅长的项目, 教师应及时鼓励, 发现学生的不足, 指导其不断改善,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三、结束语
在初中体育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努力拓展想象以拓宽学习的知识面;体育运动难度的调整以使学生更为轻松容易地进行体育运动。唯有如此, 初中体育教学才能算得上是完美, 教师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能力才会处于完美的状态之中, 从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才可以顺利地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去, 让素质教育因此获得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 韦亮.探究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J].教育现代化, 2017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