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
当前位置:好家长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
作者:曾知英 字数:3036

2020年11月17日至23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20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在广州工商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全省的23位初中语文教研员(含特约教研员)和广西柳州市的2位初中语文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负责统筹安排初中语文学科研修,研修的主要内容是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引导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学教评一体化。

本次学科培训以参与式研修为主,先组织教师们破冰组队,组成5个学习小组,再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本次的研修任务是完成一个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理念并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指定课题为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设定教学对象为欠发达地区普通城镇中学八年级学生。

18日下午,研修活动开始。冯老师先简要阐述研修的目的和内容,接着将有关学教评一体化的五篇学习资料(包括理论指导、个案示例等)通过网络发送给教师们,要求大家通读资料,每个组员负责绘制完成一篇资料的思维导图并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作分享。这一安排不仅强化了教师们对学教评一体化理论的学习,还当堂检验老师们阅读文献的能力。

接下来的3天,各小组开展小组工作坊研修,合作完成《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1日下午,各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小组研修成果。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大家对学教评一体化理念有了深入认识,而且对其操作实践也有了切身体会,纷纷表示要在自己的教研和教学工作中践行、落实学教评一体化理念。

下面重点从学教评一体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角度对本次各小组研修的成果进行综述。

一、关于“学什么”

一篇课文学什么?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主动的语文课程建设者。参训教师们深谙此理。每个小组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都能基于教材的单元系统设计,关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区分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差异,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将《大自然的语言》的学习核心目标重点锁定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落实课程目标时特别注重的方法训练上,即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其中,第1小组和第4小组综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基于课程的定位和欠发达地区初二学生学习需求几方面来设定目标:“学会提取信息,把握说明内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第2小组基于单元学习,从德育涵养、基础积累、能力提升等角度,将目标细化如下:“1.德育涵养目标:(1)热爱自然,认识自然。(2)热爱科学,学习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2.基础积累目标:(1)字词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2)语料积累:①四字词语:冰雪融化等;②拟人手法:杏花开了,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③农谚:阿公阿婆,割麦插禾。(3)梳理建构:①学习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②巩固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说明方法,掌握作比较、下定义说明方法。3.能力提升目标:(1)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圈点勾画;(2)阅读策略:概括信息、抓中心句;(3)写作技能:运用表明逻辑顺序的提示语写一段文字。”

二、关于“如何教”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名言“为学习设计教学”,引领教师们思考:学生该如何学才能达到设定的学习目标?为达到这几个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哪几项学习任务?在完成这几项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能提供哪些学习支持?参训教师们很注重学习活动的建构、学习支架的搭建,都运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制作了不同功能的微课,设计了相应的学案。

第5小组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将学习活动设计为“宏观——筛主要信息”“中观——理说明顺序”“微观——赏语言特色”几个层级;第3小组借助思维导图的绘制,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第2小组提供策略性支架“1.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寻找所需,其他跳过);2.借助提示语和关键句(段落中心句、设问句)导航;3.用笔圈点勾画,清晰明了;4.提取中心,整合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第1小组以现实情境为载体,问题导向,将语文要素整合在两个课时的几个学习任务中,驱动学生自主思考:“任务一:八年级学生需在学校科技节负责科普知识推广活动,要求以本文为宣传材料,请你从中筛选几个关键词或短语,以此作为宣传要点,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任务二:关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小明同学想先介绍‘高下差异’这一点,你同意吗?请说出原因;任务三:季同学阅读本文后,发现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用批注的方式,从材料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任务四:解说员小丽同学手里有两段文字,请比较两段文字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任务五:请你把《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选段)作为科技节宣传活动的补充材料介绍给大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宣传要点提纲;任务六:请用本课知识,解释郭沫若《玉兰和红杏》(选段)物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关于“如何评”

“学—教—评”要一致,要指向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作为一篇教读课文,学习结果应如何评价?参训教师们根据学教评一体化的理论,重点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或设计了课堂检测学习质量的活动环节,或设计了相对应的课后作业评价。

第2小组设计“运用‘冰雪融化’‘周而复始’‘草木荣枯’造句”的作业来检测“语料积累”目标的达成度;第4小组设计作业“阅读《向沙漠进军》《看云识天气》,并做一回小老师:向同桌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来评价检测学生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目标的达成度;第1小组设计课堂环节“任务五:请你把《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选段)作为科技节宣传活动的补充材料介绍给大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宣传要点提纲”是为了检测任务一的学习效果,也是对目标“筛选主要信息,把握行文思路”达成度的评价,这样的学习评价实际上也是阅读方法和策略的迁移学习。学习效果评价应该秉持评价即学习的理念,让评价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让学、教、评形成一个互动良好、不断改进的循环系统。

四、关于“一体化”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各小组教师都追求目标与结果的统一,力求形成“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结果”这样一条贯穿性线索。每一环节的活动都紧扣目标,指向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并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学习量表,力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量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学习结束后,用学习量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

第1小组和第4小组还利用了UMU互动平台,设计调查问卷、作业试题等,在学习进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确保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形成性评价,使学教评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学教评能够实现一体化。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高效、圆满的研修活动。无论是活动方式还是活动内容,都给参训老师带来深刻的启发。“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以评促研”,这种参与式活动经验值得教研员们在各区域教研活动组织中借鉴使用,而“更新评价理念,以学教评一体化的整体思维统整课程、设计单元教学与学习评价”的思想,更值得教研员们推广到一线中去,为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语文课程实施有效性做更多有益的探索。

相关推荐


[孙玲] 实施职工素质建设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冯樟生] 浅析思想政治工作与劳动生产率提升
[詹晓玲] 试论如何提升图书情报人员的素质
[兰志浩] 浅谈县级台播音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杨乔瑛] 利润分享计划和收益分享计划比较
[杨鹏振] 分析煤矿提升机的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
[杨钧] 浅析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提升
[周庆丰] 论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的路径
[陈培鸿] 做活民生新闻 提升电视公信力
[沈梦菁] 提升音乐素养 悦享欢愉童年
[蒋亿春] 浅谈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钟建方] 浅谈如何利用体育竞赛不断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范会蓉] 巧借微课助推初中生物教学质效提升
[罗碧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时效性提升研究
[刘畅达] 从美学教育视角探究小学美术创造力的提升策略
刊物信息
  • 刊物名称:《好家长》
  • 每期页码:80页
  • 收录网站:知网
  • 国内刊号:CN32-1616/G0
  • 国际刊号:ISSN1009-8569
  • 邮发代号:28-246
  • 投稿:tougao@hjzzzs.com
  • 推荐阅读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