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
当前位置:好家长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
作者:陈琼丽 字数:2749

摘要:“口语交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具体的内容设计和要求。笔者结合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落实“口语交际”。

关键词:口语交际;统编教材;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

一、《课标》和统编语文教材对“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和实践

(一)《课标》的具体要求是“口语交际”实施的保障

《课标》在“总目标与内容”明确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

《课标》对“口语交际”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统编语文教材对“口语交际”的内容规划

1.直接设置。统编语文教材6册36个单元,有6单元直接设置“口语交际”。

2.融于“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融于 “综合性学习”中的有:

3.独立单元设置。八下第四单元是演讲的“活动·探究”单元,整个单元的学习编排,从“学习演讲词”到“撰写演讲词”再到“举办演讲比赛”,是完整的演讲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编排。除此之外,6册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板块中的讨论环节、讲述环节都是课堂常用;再有写作板块、口述、小组讨论、作品展示与分享等等,都与“口语交际”内容紧密相关。这两个核心板块的有机融合,体现了统编教材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上的和谐统一。

由此可见,初中6册教材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进程。训练内容从讲述—复述转述—讨论—应对—交流—演讲—辩论,能力级别逐级提升,实现《课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要求。

二、实际教学中的“口语交际”

明晰了“口语交际”贯穿于6册教材,笔者在开展“口语交际”相关活动和训练时,就要既考虑横式的铺开、拓展,又要顾及纵式的关联和渐进的初步课程构思。

1.基于学情,脚踏实地,“口语交际”全体说

深圳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方言杂陈,乡音重。能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一步,笔者是如此训练学生学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的。

(1)通过朗读、诵读等环节,训练学生开口能力。

①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②训练感情朗读或表演性诵读,用声音读出感情。

③通过评价表,指导学生了解并遵循“说”和“听”的要求

(2)了解学生性格,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说”。

青春期的孩子,好奇而又敏感。对外向开朗的学生,笔者训练他们说话要简洁、准确和有逻辑;对内向羞赧的学生,笔者会采用“开火车”“接龙”或抽学号等形式,创设情境,降低要求,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说”中来。

(3)营造班级“想说·敢说·能说”氛围,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坚持开展课前3分钟“开口说”活动。

2. 立足课堂,持之以恒,“口语交际”时时说

(1)利用不同文本、不同课型,训练学生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训练学生概括、复述、转述能力;应用文体,训练学生概括提取关键信息,简洁表述能力;阅读课,训练学生层层深入、规范语言,拓展思维的综合表达能力;写作课,分享表述,讨论交流;综合性学习,讨论应对……无处不口语,时时都提升。

(2)依据统编教材,让每一节“口语交际”课都落实。

统编教材,无论是“口语交际”板块,还是综合性学习板块里涉及的“口语交际”内容,还是写作板块的口语训练,都有细致可行的操作内容与步骤指引。以九下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辩论”为例,从辩论准备到辩论实施再到辩论的原则和技巧和最后的口语实践,每一步都有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引,教师只要做好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学情设计恰当的学生活动,就能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以八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为例,在第三个环节“班级演讲说诚信”中,统编教材清晰列出综合性学习内容和要求之后,附有关于演讲的表达、发音、体态语的具体要求。

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是能力目标参照表:

根据这些,教学方向和目标能力就清晰了。笔者就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笔者在指导学生根据主题写好演讲稿时,列出以下要点提示:

(1)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

(2)写好开头,吸引听众关注

问候或感谢语;演讲的缘起、现场的氛围等引入正题;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3)观点明确,展现思路

观点要明确,注意用提示性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直接清晰呈现自己的思路。

(4)多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5)精心设计结语,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尽量口语化、大众化,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

制定比赛规则(略)和评分标准(如下):

3. 挖掘学生潜能,提供平台,“口语交际”脱颖说

每一学期,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开展讲故事、演讲、读书会、辩论等活动。比如: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开展“说诚信”主题演讲比赛,可在班级先选出优秀学生,参加年级或学校级别的演讲比赛;八下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围绕“低碳生活”,可举行相关论题的辩论比赛。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平台,激励能力突出者往更高更远发展。

4. 依托综测评价,自主选择,“口语交际”灵活说

根据《南山区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指导意见》,笔者制定了“721”学业质量评价方案,以七年级为例,“口语交际”项目为必选,自选项目中再设置相应项目,让学生选择,多维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结语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谷梁传》)叶圣陶先生亦有言:“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在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24,31-32

2.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9(5):10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相关推荐


[朱晨斓等] “河长制”:地方政府水污染治理的制度创新
[李秋淮] 体育教学如何体现“北京精神”
[刘晓宇]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困境初探
[高虹] 从成语角度研读《论语》中“仁”的思想
[彭德弟] 消防部队如何做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
[孟雷] 对《反杜林论》“永恒道德”的再认识及其现代意义思考
[聂彦锋] “负空间”在中国工笔花鸟中的应用
[王梦] “天人合一”与马克思早期自然观解读
[宋晋琴]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
[顾欣] “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对地方的影响及今后采取的对策
[李园] 企业并购中运用“对赌协议”的动机与风险分析
[陈珊珊] “京剧进校园”重要意义之我见
[吴佳声] 我国贫富差距“代际转移”问题成因探究与化解之道
[谢强] 浅谈“人事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夏佩 王卓焱 李] 由“李天一事件”浅析新媒体舆论的网络总动员
刊物信息
  • 刊物名称:《好家长》
  • 每期页码:80页
  • 收录网站:知网
  • 国内刊号:CN32-1616/G0
  • 国际刊号:ISSN1009-8569
  • 邮发代号:28-246
  • 投稿:tougao@hjzzzs.com
  • 推荐阅读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