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
当前位置:好家长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
作者:谭骆川 字数:2505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中国的重要课题。面对较为严峻的生态环境,当代中国需要全面理解“两个和解”的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应该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树立生态意识、完善社会制度、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词:生态文明;两个和解;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262 - 0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成果,世界各国近年来对此高度关注。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自己的看法。当代中国应以马克思主义“两个和解”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依据

马克斯和恩格斯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指出19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迫切的变革,就是“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同自然和解”的思想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类与自然双向互动的过程。马克思认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本身和解”的思想内涵是: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两个和解”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人与人的关系最根本的是生产关系。马克思就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和解问题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实现了“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即可化解各种生态危机;实现了“人类本身的和解”,则可化解各种社会危机。“两个和解”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而生态文明又是实现“两个和解”的有效途径与归宿。

2.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

马克思主义“两个和解”的思想距今久矣,但在当代仍有其指导意义。面临全球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的题中之义。

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成为中国的一项核心决策与中国自身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参加的第一个世界性会议,自此,我国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开始启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国策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十八大则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但是,当代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首先,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环境危机。发达国家利用优势,把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化工、核能项目迁移到我国家,甚至像建垃圾场一样,把洋垃圾运到中国来,破坏了我国的土壤和水源等环境资源。其次,全球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尽管全国各地为应对环境危机,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防沙固沙等工程建设,这些工程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态退化的现象,但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比如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同年,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3.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中国作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着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唯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视角提出解决途径,才能真正实现当代中国社会与自然的和解,当代中国人自身的和解,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3.1 促进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生态文明是有别于任何一种文明的崭新文明形态,它是随着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而产生的。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而我国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为更快获取生活资料,忽视了环境的可承载能力,“高污染,高消费”的发展模式已引起我国一系列环境问题。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化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3.2 树立生态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依托

生态意识在公民素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素质。生态意识树立在全体公民的头脑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会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树立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念。

3.3 完善社会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对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社会公正等涉及公众共同利益的问题,市场与政府“分工明确”。市场对资源的调配,以利益为风向标。只有政府能够担当公众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守护人。建立和维护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是政府的主要职能。

首先应明确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将绿色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目标任务。地方政府应转变过去为求政绩,获短期繁荣牺牲环境资源的做法。其次,建设生态文明,还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是生态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法律的制订可以使生态文明的建设更加规范化、有序化。

3.4 加强国际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国际支持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出现,人类共同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的困境。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完全可以借鉴吸收他们在生态文明构建方面的经验。如,生态补偿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研究和施行,已取得较好的生态效果。在这一机制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损害生态功能的单位和个人支付补偿费用,对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以及功能付出代价的单位和个人支付补偿。我国可以结合立法、行政与执法部门联合设计,试运行这一补偿机制。

总之,掌握核心技术,健全法律制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成为我国发展遵循的准则。

相关推荐


[孙海燕] 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任科]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浅析
[刘晓宇]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困境初探
[崔亚男] 浅析当今中国的民粹主义
[黄春宇] 论加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成琪] 从微博反腐看中国政治的异化
[宋戈] 中国元素在城市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超越
[刘艳]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杨地] 中国分税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聂彦锋] “负空间”在中国工笔花鸟中的应用
[陈洁琼] 简析新古典主义工艺起源因素及当代运用
[黄威娜] 试论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王文玲 朱广建] 生态公益林管理之浅谈
[谢成亿] 探讨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生态效益对策
[朱浩平]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刊物信息
  • 刊物名称:《好家长》
  • 每期页码:80页
  • 收录网站:知网
  • 国内刊号:CN32-1616/G0
  • 国际刊号:ISSN1009-8569
  • 邮发代号:28-246
  • 投稿:tougao@hjzzzs.com
  • 推荐阅读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