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人气:
摘 要:红色文化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滁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存在的不足也显而易见,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如何对皖东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传承保护和利用,需从管理运行、线路设计、队伍建设、打造产业链条、做好宣传推广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滁州红色文化;“三重三轻”;管理;配套;产业链;宣传
Abstract: Red culture has high value of politic, culture, education and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Chuzhou 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d culture, but obvious shortcomings still exist, which stand out as “three appreciate and three overlook”. How to effectively inherit,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rich red cultural resources of eastern Anhui,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route design, team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chain establishment and promotion should be put into effort.
Key wods: Chuzhou’s red culture, “three appreciate and three overlook”, manage, assort, industrial chain, promotion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1]承载着厚重的革命事迹、民族优秀传统和改革创新精神,具有极高的教育、引导和激励作用。
滁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资料详实、渊源清晰,是一座珍贵的先进文化宝库,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奋斗历史和建设发展的地方坐标,是滁州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进。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皖东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培育广大市民精神信仰,扩大影响力,增强创造力,而且可以助推城市软实力的提升,谱写美丽滁州新篇章。
1 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维度
(一)政治价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业态,必须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构筑起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的文化氛围。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可以增进爱国热情,可以培育坚定信念,可以铸就创新精神,还可以增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
(二)文化价值。红色文化不仅仅局限于遗址、资料、物品等实物之上,更深层次的体现在实物所承载的革命实践、民族精神、道德品格上。[1]因此,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系统工程之一。
(三)教育价值。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他告诉后人,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是建立在对家乡、对祖国深沉的爱的基础之上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教育引领作用,它可以使人们通过参观革命历史文物和遗址,了解先辈们血与火的奋斗历史,筑牢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
(四)经济价值。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是市场经济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业态,当然也具备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滁州历史上是新四军淮南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如何充分利用其特有的经济价值,将历史、文化和资源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基础设施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2 滁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滁州市通过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规划利用工作,大力推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红色文化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主要体现在:地方党委政府逐步认识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将红色资源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红色文脉传承纳入地方整治规划和改造蓝图,譬如:自来桥、龙岗、半塔等,在镇区整治设计方案中都对红色资源与镇区融合发展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各县市加大了对遗迹、遗址类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积极修缮各类革命旧址、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等。一部分红色资源开始发挥作用,譬如:小岗村由于其在中国农村改革不同时期的重要意义,大包干纪念馆、沈浩事迹陈列馆(故居)等成为了解、研究农村改革的窗口;定远藕塘烈士陵园于2015年获批成为国家级抗战遗址,2016年列入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地位不断提升;来安半塔革命纪念馆、天长龙岗抗大八分校等也在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还存在诸多不利于红色文化深度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滁州红色文化发展利用还远远不够。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
(一)“重建设,轻管理”。一是场馆往往建得漂漂亮亮,但管理、维护、运行跟不上。运转经费得不到保障,有的虽有专项拨款,甚至有企业赞助,但都是专款专用,正常的办公、活动经费捉襟见肘。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政出多门,民政、旅游、党史、地方志等部门各管一块,没有牵头主管部门。管理体制不畅是顽疾,它使得想管、该管的管不了。三是人才输入机制不完善,编制等无法落实,薪金待遇偏低。现在年轻人愿意投身红色文化工作的本就不多,如何理顺体制问题,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热情,吸引更多更专业的年轻人到队伍中来是当务之急。
(二)“重硬件,轻软件”。目前,滁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很多是浮在表面做文章,为了开发而开发,对于内涵挖掘、资源整合做得还不够。陈列布展雷同单调、重硬件轻软件、参观学习氛围不浓、吸引力不足、受众量不大等问题突出。
(三)“重景点,轻配套”。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吃、住、行问题很多没有解决。例如:天长市计划开发以龙岗红色文化为主,融合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科举文化的环高邮湖特色旅游观光带,以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不仅要让人愿意来,还要能把人留下来。但是周边没有一定规模的配套场馆设施,游客食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降低游览兴趣。更有甚者,一些红色文化遗址连公共卫生场所都没有,基本配套设施缺失。
3 进一步做好滁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滁州红色资源开发工作要本着“以红色滁州吸引人、以绿色滁州留住人、以皖东精神感动人、以皖东亲情服务人”的发展理念,创新开发模式,确定一条景区建设、市场形成、质量提升全面推进的路子,需要做好“五个一”:
(一)健全一套务实有用的管理运行机制
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牵头,“市、县、乡”牵头领导层层负责,确定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问题、有困难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证日常运转、维护工作能正常进行;提高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加大培训投入,激励更多人投身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工作。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禁止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损毁红色建筑的原貌,对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个人、单位或组织,要实行严厉的惩罚;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开发的新格局,通过多方面筹集,发动各方力量,融入更多资金。[2]加强统筹规划实效性,注重与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城乡建设衔接好,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好,拓宽发展路径,从根本上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设计一条具有皖东特色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景区景点无论规模大小,只要能让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去、充满感恩的心情走出来,就是成功的红色之旅、精神之旅、难忘之旅。要将红色文化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结合起来,把红色教育基地变为党性教育基地,由各级党校牵头,积极开发现场教学课程,让学员看了有启发、听了有触动、想了有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注重发挥好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跟党走。我市要着力推动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使红色景区景点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红色旅游是主打。红色旅游是典型的景点性旅游,离开必要的景区景点支撑,红色旅游就不完整。[3]滁州市应在现有基础上,以小岗干部学院为龙头,打造二到三个经典景区,再利用经典景区的带动作用,连点成片,协同发展,逐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套系。
(三)建设一支专业敬业的红色资源人才队伍
扩充研究队伍,将研究和宣传相结合,形成各大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堂)、文献和党史研究室、文化和宣传部门、党校、在滁高校、意向型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综合性开发与研究的新模式。[2] 完善人才输入机制,相关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党史知识培训后才能上岗执业,对于一些红色旅游的导游词和宣讲解说桥段,要由党史和文化部门审查把关,经得起历史事实检验。[4]
(四)打造一条清晰完整的红色文化产业链
积极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带动城市服务业、商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联动开发,进而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增加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 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同时,兼顾红色文化制品以及工艺品行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艺演出业、网络文化业等文化产业资源开发,[2]发掘滁州市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精神价值内涵,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五)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推广方式
探索创建以滁州市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独立网站和网上纪念馆,利用微信、微博等信息手段开展宣传推广,进一步扩大皖东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创新宣传内容、方式,积极运用新媒体,大力推广“互联网+红色文化”模式,建立完善红色网站、网上展馆,尝试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定、信息推送全覆盖等手段,让滁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2):19-20.
[2]唐宏.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J].企业导报,2016(12):172.
[3]程丹.关于发展旅游红色文化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6(1):113.
[4]易向农.以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J].福建理论学习,2016(5):36
[5]李颖.提升城市软实力视域下红色文化发展——以牡丹江为例[J].世纪桥,2016(8):72.
作者简介
王蓉(1985-),女,汉族,安徽天长人,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共滁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建设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