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21 人气: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是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对于地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天水而言,近年来,在城乡规划体系、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新农村建设、城乡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1 天水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张,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它要求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共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天水的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1.投融资渠道单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虽然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但短期内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天水而言,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中心城区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城市资源,通过多渠道融资筹集部分建设资金,可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而对于量大面宽的小城镇建设而言,基本上大都以政府投资为主。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多数县级政府财政仅够维持正常运转,难以挤出资金支持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瓶颈。

2.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滞后,村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较低

就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天水市政府颁布了《天水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天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总体上作出了部署和安排。但在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中,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滞后,编制水平参差不齐,编制过程中不遵循上位规划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建设项目不遵循规划,建设布局、风格、色调等方面千篇一律,不能适应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3.特色优势产业支撑乏力,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

在城镇化建设中,由于城市以及城镇的功能分工和区域布局不尽科学合理,市区与周边县城的经济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建立产业发展上的分工协作关系。城镇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不同步,许多城镇产业正处于培育阶段,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数量少、规模小,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聚集能力不强,小城镇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支撑。特别是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支撑力不强,吸纳生产要素、转移农业人口的能力较弱。

4.城镇吸引力不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难度较大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人是城镇化的主体。天水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数量较多,应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随着强农惠农政策“含金量”的不断提高,农民在民生保障方面相对优越于城镇居民,大多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的意愿并不强烈。近年来,虽然中央相继出台了关于进城落户农村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四权”保留的规定,但农业转移人口对政策的稳定性存在较多担忧,担心放弃农村户籍后失去既有土地权益。因此,城镇的吸引力不强,不能有效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5.土地和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城镇化发展受到制约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天水城镇建设用地紧缺。尤其是中心城区,受两山夹一沟地理条件的影响,可供城市开发利用的土地不足76平方公里,且受机场的限制,按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计算,最多可容纳76万人口,不能满足城市规划远期人口的建设用地需求。天水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只有450—600毫米,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仅为430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9.1%,全国平均水平的20.48%,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

2 加快天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甘肃省经济工作和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提出,依托关中—天水、兰州—西宁两大国家城市群建设,构建新的城镇空间布局框架。天水作为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布局中节点城市,关中—天水地区次核心城市以及我省陇东南城市群重要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天水应结合省委、省政府的区域发展战略,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县城和建制镇为纽带,加快产业基地、工业、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城镇发展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3.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经济发展助推城镇化建设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拉动城镇经济增长、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发挥天水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整合和合理配置区域内现有工业资源,努力培育一批集中度大、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逐步培育一批规模较大,起点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加工型企业、资源型企业和引资型企业,推进城郊型经济发展。要制定鼓励二、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在城镇化建设中,大力提倡“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县一品”,实行连片建设和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的规模效益,以利农民增收。

4.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主要靠社会资金和民间投资建设城镇基础设施的机制。要调整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改造盘活城镇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将城镇土地收益部分用于城镇建设。要积极引进外资和广泛吸纳民间资本,采取“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同时,也要争取项目资金,依据国家投资政策和产业发展要求,积极争取城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能减排、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要积极主动争取金融部门对城镇建设的支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5.坚持可持续发展,集约利用好城镇土地和水资源

城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优化土地结构,推动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要提高城镇用地使用效率,严格执行统一的规划、征收、储备、供地政策。同时,要解决好水资源短缺问题,要立足长远,通盘考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

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才能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布局优化、生态良好、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