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6 人气:
摘 要:授课质量评价对教员教学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教员授课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教员授课质量评价基本特征,探讨了发展性教员授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向。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授课质量;评价系统
军队院校新一轮教学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基础,采取“审核+水平”的评价模式。评价理念的更新,对于现行教员授课质量评价体系的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发展性理念的教员授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矫正现行评价体系中教员消极、被动的局面,极大地激发教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员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升教员授课质量的目的。
1 现行教员授课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教员授课质量评价大都以奖惩、排序为目的,面向过去,只注重结果的一种终结性评价。[1]该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把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的切身利益全面挂钩,体现出“干好干差不一样”,对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该评价体系在实行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弊端,影响到教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评价指标专业性不强,可信度有待提高
现行教员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多为全校教员共用一个指标体系,基础课的指标体系和专业课的指标体系没有明显区别,这样的指标体系规范统一、操作比较方便,却抹杀了教员评价的专业性。如果拿同一个指标体系、同一份量表分别衡量评价基础课教员与专业课教员的教学质量,显的比较牵强,得分上的差异在很多时候并不能说明两个教员在教学质量上的差异;加上评价人员多为专业人士,很有可能对本专业外教员评价时“凭感觉”打分,这样,指标体系的可信程度就大打折扣了。这也正是很多教员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满或感到“意外”的原因。
1.2 评价对象针对性不强,区分度有待提高
现行教员授课质量评价通常采用单一类型的标准,不能有效衡量评价不同层次教员授课质量。比如,新教员课程认知、教学经验都不足,尚属于教学实践的摸索阶段,而教授、副教授大都有着扎实的专业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采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就好比儿童和成年人比身高,很难给每一类型的教员以清晰的定位。
1.3 评价结果实效性不强,实用性有待提高
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实行评价结果和教员待遇、福利、晋职等个人利益挂钩,确实对稳定教学质量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但必须认识到,用待遇来激励教员提高教学质量只是一种后驱动,从长远看,教员还需要有效的前驱动,即针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对由学校指导教员改进教学。如果单独应用后驱动,很多情况下会挫伤教员特别是青年教员的积极性,甚至激化管理者和教员的矛盾,只有把后驱动和前驱动相结合,才能对教员的教学行为产生正确的影响。目前,不少院校重结果激励,轻前期指导的情况比较突出,即使对教员进行了培训,也没有很好地结合评价结果对教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导致评价和指导“两张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4 广大教员参与性不强,积极性有待提高
整个评价的实施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的、指令性的和强制性的。教员完全成为管理对象,很少有机会对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思考,更不可能参与信息的收集。这种评价只是对教员教学能力方面的认识,评价具有片面性、主观性,以同一个标准要求教员,使得课堂僵化,且忽视教员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因此,授课质量评价应依据教员不同的个性、教学特色及学科背景设置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且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员知识讲授的能力,更要关注教员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为教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2 发展性教员授课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评价理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它认为评价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纯客观”的过程,而是参与评价的所有人形成共同的心理建构的过程。因此,发展性评价是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优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性教员授课质量评价不是为了实施奖惩而对各个教员排名,评出个优良中差,而是为了让每位教员在原有水平和基础上不断成长进步。通过实施评价,促进教员授课质量提高,达到教员与学校共同发展、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2] 与现行教员授课质量评价相比,我们认为,发展性教员授课质量评价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2.1 以教员发展为目标
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所在。它的基本假设是:教员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是可以发展的;教员具有专业发展的外在压力和内在需求;应该把教员的发展需求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具体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发展性教员评价制度旨在促进教员与学校、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第二,发展性教员评价制度旨在促进全体教员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促进少数教员的专业发展。它面向全体教员,而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员或少数不称职教员。它希望衡量全体教员的工作表现,而不是展现少数教员的工作表现。它不把教员的工作表现划分成若干等级,互相间进行攀比,而是希望通过全体教员的积极参与,共同进步,促进每一位教员的专业发展。
2.2 以民主平等为核心
发展性评价倡导民主管理的思想,把教员视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树立依靠教员办学的思想。反对把教员视为学校管理的客体,也反对把学校变成等级森严的组织。重视发挥教员自身的作用,破除评价过程中的神秘性,与教员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教员共同讨论和制定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评价要求,由评价的双方共同承担实现目标的职责,加强评价过程的透明度,激发教员的积极性。通过教员授课质量评价,了解和关注教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条件,营造民主、合作、和谐的组织文化。
2.3 以结果反馈为牵引
评价结果只有及时反馈给教员本人并对教员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才能激励教员寻短补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也才有意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不仅会造成人心惶惶,,也使得教员丧失了了解自己的机会,并剥夺了他们发表看法和意见、进行反思和申辩的权利,评价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这一评价信息还应向学校领导反馈,使领导明白该教员还需要些什么帮助,应该为其创造哪些有利于提高的条件。一般来说,奖惩不作为对教员评价的主要目标,不需要将教员分成等级,以免造成相互进行攀比,从而淡化、甚至抹煞了评价效果的目标导向。
2.4 以科学考核为保证
发展性评价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其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教学原理、教员的职业特点和心理特点,而且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能为广大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所接受。评价者要广泛地、充分地、全面地占有评价信息,尽可能拓宽获得评价信息的多种渠道。获得评价信息的来源越广泛、越多样,占有的评价信息就越丰富、越充实,教员评价的结论就越准确。评价过程中,可以对评价数据、信息、评价结果等进行量化处理,以数据的形式反映评价结论。这样做有助于认识的精确和深化,便于对评价结论进行数量比较。当然,量化不是评价过程中绝对的和唯一的途径,可以结合定性评价同时进行,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发展性教员授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建立健全授课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增强广大教员的教学质量意识,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1 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
与终结性的奖惩性评价不同,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以促进教员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关心教员尊重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等高级需要及其满足程度为追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性教员评价是一种双向的评价过程,建立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员的现实表现,更加关注教员的未来发展,通过评价与指导促进教员的“成长”。在实施发展性教员评价的过程中,让教员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根据教员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员个人的发展需求,判定教员个人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是面向全体教员的,重视提高全体教员的参与意识,提倡同行之间互相评价、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3.2 构建分类分级的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性授课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多层次性,以准确地反映教员工作全貌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和职业能力导向,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与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指标量表。避免在追求所谓“科学”、“客观”、“一致”的过程中教员的个体差异和教学背景,用统一的、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这会严重损害教员的教学创新和自身潜能的发挥。[3]具体来说,就是形成多类别的评价标准,对不同教学背景的教员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针对不同经验类型的教员(新教员,有经验的教员以及专家型教员)设定不同水平的评价指标,使每一类型的教员都对自己的现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既能看到不足又不丧失信心与希望。
3.3 促进广大教员积极参与评价
在发展性评价中,教员不再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对象,而是平等的参与者。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教员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民主参与,没有权威,使评价活动始终建立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相互平等、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评价方案是评价双方共同制定认可的,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评价过程是双方互相沟通、交流与协商的过程,评价结论不是由评价者单方面做出,而是通过评价双方的沟通和协商,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突出强调教员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即引导教员通过自我反思与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主动获取外部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反思与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学习活动的过程与结果。通过教员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实现一个又一个近期发展目标并逐步接近远期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向德全.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96,72.
[2]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4.
[3] 赵希斌.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152(1):72-7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