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到近代“任”虚化为连词的历时考察

时间:2024-10-17 人气:

摘 要:先秦两汉时期“任”多作动词、名词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晚唐时逐渐产生了连词的用法,它的语义功能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本文通过对“任”进行语法化历程的考察及研究,初步认为“任”没有介词的用法,,表“不论、不管”的“任”应该划作条件假设连词,表“即使”的“任”应该划作让步连词,它们都是由表“听凭、任由”的动词“任”直接虚化而来的。

关键词:任;连词;虚化

“任”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以前对“任”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动词、名词等有定论的用法上,而作为连词的用法却有所争议甚至忽略。我们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对“任”的虚化过程进行一个宏观的描写。

实词虚化可以从语义的角度考察。就“任”而言,源词的意义可分出义素:抱、担负。随着历史发展,义素不断引申,由“抱、担负”发展到“依、靠”,进而发展到“凭、听任”。因此本文考察连词“任”的形成,语义上是否仍保留“听凭、任由”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

先秦时期动词“任”的基本义是“抱、担负”,表施动的,出现的句法环境主要是后面加名词,且名词多为具体的对象名词,和“任”构成动宾式,如:

(1)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尚书·禹贵》)

(2)[任]重石之何益。(屈原《楚辞·悲回风》)

这个时期“任”的动词义已有所变化,其后的名词由具体目标或对象变得越来越抽象,而且其本身开始由趋向及物动词逐渐转向了不及物动词。如:

(3)必先服能然後[任]。(《吕氏春秋·有始览第一》)

(4)揣中则私劳,不中则[任]过。(《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

两汉时期“任”的动词义开始有大幅变化,由原来的“担负”转化成了“使用、担任、任用”的意思。如:

(5)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6)臣闻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战国策·赵策》)

在西汉时还出现了这样的例句:

(7)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上句中“任”作“凭借”讲,到东汉时,不仅是“凭借”,而且“听凭、任由”的用法逐渐出现。如:

(8)恐不[任]我意。(《孔雀东南飞》)

我们单看句中的“任”字,此时“任”的动词义发生了质的飞跃,除了最初的几个动作性较强的意义“使用、担任、任用”外,这里还出现了“凭借、听凭、任由”的意思。虽然,这里的“任”和前面的“任”一样都为动词,但开始有了“不管、不论”的意味,因此我们认为此句的“任”这种引申用法是“任”从动词向连词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任”作“听凭、任由”的用法进一步增多且“不管、不论”的假设让步意味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任性、任意、任令”这样的双音节词。如:

(9)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裴松之《三国志注》)

(10)可以畜妻子,居官秩,[任]意所欲,无所禁也。(葛洪《抱朴子》)

隋到唐中叶时期,“任”基本保持上古的动词面貌,引申出的意义运用的更加普遍,尤其是“任由”的意思成为“任”的主要用法。如:

(11)[任]性合道,逍遥绝恼。(僧璨大师《信心铭》)

(12)秋到[任]他林叶落,春来从你树开花。(《寒山1诗校注》)

唐代中期还出现了一些结构上特殊的复句式,即“任”字在一句话的上句句首表示“任由”的意思,其后接有一个词组;下句来承接上句,与上句形成对比。张丽丽(2006:24)将其称为“任”字条件连词的过渡用例,她认为:“这些用例中的“任”字句在复句中作上句,和下句构成一定的事理关系。”引其文中例(此处仅引中唐诗人)如下:

任你千聖現,我有天真佛。(寒山 詩三百三首之160)

任彼桑田变沧海,一丸丹药定千春。(吕岩2《七言》)

从这些例句可以看到,“任”已经在结构上向连词靠拢,开始领起复句中的从句,试图使得从句间产生某种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唐代初年到中期是将“任”连词化向前推进一大步,甚至走向界点的阶段。

到了晚唐五代时,“任”字作条件连词的过渡用例逐渐增多,“任”字在句首表示“任由”的意思,其后带有一词组,组成从句,与另外一个从句形成对应关系,而且此时有的从句之间已经体现出了假设的含义关系。如:

(13)煞鬼一朝来取你,任君有貌及文才。(《敦煌变文集新书》)

上面例子中的“任”已经体现出了假设让步的意味,如果翻译为现代汉语的话,那么是“任你有再好的容貌和文才,鬼判一旦来叫你的话,你也逃脱不了。”在此诗句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是省略了后面由“也”所带的从句,而“任……也”正可以构成假设复句,因此此句中的“任”基本具备了连词的语法功能。如果上面的省略不太明显,我们再看下面晚唐时的例子:

(14)云山[任]重叠,难隔故交情。(方干3《山中寄吴磻十韵》)

(15)[任]是雨多游未得,也须收在探花朋。(皮日休4《卧病感春寄鲁望》)

上面这组例句中的“任”则更多了纵使义,前后两事件间有了明显的及转折关系,这是和前面一组例句关键的差別。例如(14)預设了如下的转折关系:云山重叠橫隔其中,但难以隔断故人交情;如果(14)句中上句主语还处于句首,不符合“任”作连词在句首的话,(15)句的用法中,“任”字句只作上句,不再作下句,在句首领起上句;此外,句中都有另一个连词“也”与“任”相呼应。

因此我们认为此句的“任”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连词用法,这也印证了太田辰夫(1958)、周刚(2002)所判断的“任”的连词用法起源于晚唐,而张丽丽(2006)所认为的 “‘任’发展成成熟的让步条件连词大约是八世纪下半叶,不过目前所找到的用例大都属于晚唐时期作品”可能还需继续考证。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也看到一个现象,即词汇有了双音节化的趋势,例如此例中出现的“任是”和“任饶”,从而我们也看到了连词构成方式的多样性。

从全文分析来看,可以看到“任”由动词虚化为连词是隐喻机制造成的。在此我们只是就某一时间段从历史渊源的角度对“任”的语义发展进行了考察,其实“任”所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即使是本文所涉及的语法化历程也会由于吸取的理论、占有的语料不足等原因存在进一步商榷之处。

附注

①根据罗时进的《寒山生卒年新考》,寒山生卒年为(公元726-826)。

②吕岩大约生于公元755年。

③据《唐才子传校笺》,方干生年应该在元和(806-820)前期,卒于咸通(860-873)末。

④据《唐才子传校笺》,皮日休生卒年大约是(834?—883?)。

参考文献

[1]陈珺. “所以”虚化为连词的过程考察[J].天中学刊, 2007,(4).

[2]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J].当代语言学, 1998,(3).

[3]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时文法(中译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相关文档: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论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檀香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