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绘本进行中班绘画创作的探索

时间:2018-08-15 人气:

摘    要:

在绘本成为优秀教育素材的今天, 它的意义不再局限于讲故事, 而是拓展到了众多的教学领域。在绘本中徜徉, 幼儿自由想象, 大胆探索, 其了解世界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从绘本美学视角出发, 挖掘其在中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优质价值, 开展极富创意和个性化表现的绘画活动, 促进幼儿对绘画线条、色彩、形态等外在因素的感知表现, 增进幼儿感受故事、了解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发展积极健康的身心。

关键词:

绘本; 绘画创作; 中班;

绘本因为它的画面唯美、故事有趣、内涵丰富, 受到幼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绘本的功能也被细化, 越来越多地在各个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教师发现, 中班幼儿有一定绘画基础, 他们喜欢把读过的故事人物、情节画出来, 但由于技能的局限, 他们的作品经常是粗糙的, 模糊的, 甚至是凌乱的。绘本是被创作出来的美的产物, 既然美可以创作, 幼儿也有这样的需求, 也就一定可以有途径、有目的的引导孩子们参与“绘”的表达, 提升绘画活动中的欣赏、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关于创造, 陶先生强调解放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培养创造力, 应在创造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动力。他在《创造的教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创造”二字之要义就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 由思想产生新价值”。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 有知识才能创造, 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创造力和自动力是相辅相成的, 和我们主张的学习主动性也十分契合。从绘本入手,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培养绘画创造表现能力, 实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结合游戏的教育价值, 重视美术区域活动中自由的绘画描写

我们会发现, 思维活跃的幼儿会更加喜欢游戏活动, 他们会在纸上画画写写, 愿意解读自己的作品, 表现出幼儿在自由状态下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

1. 陪伴追随游戏, 支持自由创想。

游戏是幼儿喜爱和主要的学习形式, 我们可以注意观察和跟随幼儿的表现, 适时引导。如《三只小猪》, 幼儿理解了用不同材料建造房子的后果, 在美术游戏中, 他们有的用不同轻重的涂色方式表现稻草、木头、砖头, 砖头颜色最深表示它最结实;有的用各自喜欢的颜色表示自己理解的材料质地, 如红色的砖头, 浅色的稻草, 黄色的木头;有的增加了乌云、果园等背景, 体现了自己感受故事的心情。这些描绘说明, 孩子们在自由地表达自己, 而这些经验和情绪是来自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 和自己的感受紧密相连的, 这是对生活的感悟, 对美的感悟

2. 挖掘富余价值, 创作与表演相成。

教师顺藤摸瓜, 挖掘将绘画作品布置在表演角, 成为一个实景舞台。孩子们一下子就有了表演目标, 而表演中的道具、服装、台词等可以自己创编和添加, 这是多么令人兴奋!通过讲读绘本、绘画表现、结合表演, 综合性地展现了一幅立体的童话画卷。孩子们在表演中继续拓展, 他们把创新的表演内容也画了下来, 经过整理, 成了新的绘本。只要孩子们愿意, 小猪的故事可以无限讲下去。

二、保障美术教学活动效益, 发挥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益

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和提高绘画水平的有效措施, 然而, 我们可以突破以往绘画活动中教师固有的示范模式, 更多地鼓励幼儿主动感知和大胆表达, 使固有的教学活动收获更加丰富多元的绘画作品。

1. 打破亦步亦趋, 在自由描绘中体验创作乐趣。

美术教学活动中, 有时候会因为教师在线条形象上的示范作用, 多多少少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和表现, 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相同的绘画作品。首先引导幼儿大胆用语言、手指和画笔描绘感知到的线条、形象, 甚至光亮。在描绘中, 幼儿对所感受的形象的线条、外形逐渐清晰、立体, 逐渐建构完整的画面构图, 并尝试用白色点出“光亮”, 十分有助于中班幼儿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再把感受到的形象常识表现出来, 成为牢固的艺术认知。这样的体验和学习比教师直接教授更为深刻的, 不会忘记。第二, 充分满足想象, 让想象思维与绘画实践互为推手。绘本《小海螺和大鲸鱼》中, 孩子们对小海螺想要探索世界的心情感受世界, 这何尝不是他们想要尽情触摸世界的理想呢!根据绘本内容, 设计了美术活动《小海螺的旅行》。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只小海螺, 带着梦想, 起航了!在孩子们的作品中, 小海螺来到沙滩, 来到天空, 来到月球, 来到人们去不了的地方看一看, 当然最后, 小海螺还是要回到大海家乡的。这样的想象和创作, 是符合中班幼儿的现有认知的, 也满足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创想和渴望。

2. 开展同伴学习, 提升表现乐趣。

当师幼成为朋友, 幼儿园就成为了乐园, 教学活动就成为了有趣的同伴探索。绘画作为艺术活动, 中班幼儿有能力与教师和同伴展开分享、交流和模仿学习, 在这样的同伴学习中, 幼儿可能发展出新的想法, 获得新的认知。首先引导幼儿分享同伴的想象, 感受学习乐趣。如在绘本活动《好饿好饿的小蛇》中, 孩子们非常喜欢扭来扭去吃东西的小蛇, 师幼一起模仿着小蛇的动作和表情, 自由比赛谁更像小蛇, 猜想小蛇还会去哪里, 去吃什么……这些多元化的表现有些是幼儿自己想象的, 有些是学习同伴和教师的, 有的是小组交流来的, 在叽叽喳喳的讨论中拓展了绘本的内容, 领悟了艺术的创作精神。第二, 在欣赏中交流创作的乐趣, 学习借鉴拓展。对于幼儿来说, 同伴之间的亮点也是值得学习的。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心灵, 教师摈弃了成人的眼光、怀着热情和赞许欣赏幼儿的作品时,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颗潜力巨大的种子。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我们要爱护不要强迫, 要释放不要围困, 要欣赏而不是牵制。在美妙的感受和想象中, 在有爱的引导和支持里, 这颗种子就会萌芽, 生长, 生长成他自己美好的样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6) .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