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粘贴画游戏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18-08-17 人气:

一、问题提出

中班美术活动的发展目标中, 引导幼儿学习用捏、插接等方法, 塑造简单的综合体;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折、剪, 贴出简单的物象。中班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的转折期, 有了较明显的主动学习的需要, 教师应十分注意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培养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 表现通过比较发现各种事物的明显不同点, 较完整地观察和把握客观对象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 粘贴画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生活中各种物质材料, 利用其质感、肌理、色彩上的美感, 通过组合、拼贴、构成, 进行构思设计, 创作成平面制作作品。粘贴画可以表现的内容和范围很广泛, 不论是具象形式还是抽象形式, 只要认真观察和思考, 去发现材料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美感, 通过各种制作方法和手段, 使材料焕发出新的生命, 去创作新的画面, 在提高儿童造型能力的基础上, 又深化了他们情感表达与形式美感的创造能力。粘贴画充满变化和趣味性, 鼓励个性, 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儿童自由想象的空间、活跃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而且锻炼了儿童动手能力, 对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关于粘贴画的研究甚少, 在中外对幼儿美术教育上就存在差异, 我国教师在研究粘贴画游戏性也总结了很多可行的经验, 很多教师注意到粘贴画的教学是以欣赏为先, 幼儿在欣赏中学习体验美, 感受美的能力, 再进行创造美。但明确指出指导幼儿粘贴画游戏性的教学中可行的策略却是少之又少。笔者试着在中班幼儿这一年龄段予以验证和探究, 并试着找寻更具体的实施方法。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幼儿幼儿教育游戏化相关的研究较为丰富.从自然主义教育到进步主义教育, 直至后现代教育, 与这些教育思想相对应的幼儿园课程几乎都是非常关注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及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的很多先驱虽然对生活、对游戏的认识不尽相同, 但都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如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杜威等等.欧美很多的幼儿园课程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倾向.但是针对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比较少, 我们只能从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相关研究中吸取经验。

国内研究的现状:在幼儿园里, 对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才刚刚起步, 近年来有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开展了一些研究, 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 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 但是, 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

三、粘贴画的特点

1.取材广泛, 便于学习:粘贴画所用材料很广泛, 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各种纸张 (废旧书画报纸、蜡光纸、皱纹纸、吹塑纸) 、布头、毛线、蛋壳、树叶, 以及各种废旧物品, 都可以拿来利用, 只要稍一收集就可获得丰富的材料, 十分经济方便。不同材料的利用又可以举一反三, 撕撕、剪剪、看看、想想, 其学习过程轻松愉悦, 老师讲授简便, 学生学习掌握也很容易。

2.表现形式独特:粘贴画与绘画不同, 不用笔, 不用画, 凭借直觉或撕, 或剪, 随心所欲作出形象, 夸张变形、生动有趣, 有时画味十足, 有时装饰性又很强, 完全取决于儿童的想象与感受, 取决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常常因材料的巧妙组合和利用, 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粘贴画游戏性教学指导策略

1.在游戏化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根据幼儿易将美感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喜爱鲜明艳丽而不注意色彩协调的美感以及直接以动作、语言与表情这些直观的行为去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等特点, 可以把游戏活动与粘贴教学结合起来, 以激发幼儿的粘贴兴趣。如《豆子粘贴》《蝴蝶》《彩绳粘贴》等等的一系列活动, 幼儿在美丽的环境及游戏情景中慢慢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粘贴技巧及构图, 而在操作时, 因为有了游戏的导入, 每个幼儿都粘贴得很投入、很认真, 使呆板的课堂演变成尽情发挥的地方, 让幼儿能快乐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粘贴的兴趣, 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2.营造环境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幼儿的美术创作需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把他们所感受的事物用其特有的天真表现出来。如粘贴纸片活动中, 一边让孩子在自己撒的碎纸片中寻找自己喜欢的颜色, 一边来粘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由于美术活动气氛宽松, 形式灵活, 使孩子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粘贴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在以后的活动中, 时常让幼儿拿出一些有新意有材料让孩子进行粘贴来。如可以提供给孩子毛线、吸管、纸团等多种材料。这样, 孩子在粘贴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更多创造生成的空间。

3.提供多样性粘贴工具材料:如大米、豆子等生活中的点状材料”, 提供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纸”来丰富线描画的表现力, 如宣纸、报纸、卡纸、纸盘、雨伞、葫芦、鞋盒、箱子、石头、扇子、瓶子等。丰富的材料提供, 为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幼儿容易对这些新颖的材料所吸引, 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兴趣, 引起孩子们的主动探究和思考, 进而激发其创作表达的欲望。

4.改变作画方式:尝试个人独自作画、两两合作、分组合作等, 如:《海底世界》、《蝴蝶舞会》都是较为合适的选题, 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 也为幼儿在自由、随意中尝试了新奇、愉悦的创作, 既可以把幼儿的那种“心”像绘画毫无约束地表现出来, 也有利于幼儿协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