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升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时间:2019-01-22 人气:

摘    要: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人学子的重要课程。朗诵诗歌也是学习语文必要的文学形式。诗歌在高中语文课本里所占比重更加突显其重要性, 而且诗歌也是高考考查的题型。本文主要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诗歌教学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中诗歌; 诗歌教学;

引言

央视综艺节目诗词大会带来了一股“诗词热”, 不由回想起高中学过的诗歌, 能完整在脑中回想出来的寥寥无几, 像歌词中唱的那样高中学习的诗歌“都丢失在了记忆里, 怎么想也想不起”。把建构主义应用到诗歌教学中, 新型学习理论和高中诗歌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这里简单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学习理论、教学类型, 谈谈提升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建构主义观点认为由于个人经验的不同, 环境和个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它主要强调知识是主观的, 如果把它的观点带入诗歌中, 学习《氓》的时候很有可能“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氓”, 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经历或经验来学习, 把建构主义运用到语文课堂, 就不再是教师传统的教授学生学习它的感情, 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他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建构主义还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与情景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处于中心地位, 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这些观点是和教育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是契合的,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诗歌而不是帮他们建构诗歌知识, 在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综艺节目中有很多选手都是自己很喜欢诗词开始学习诗词, 没有经过特别多的传授也完全可以掌握。教师要敢于放手, 可以实行翻转课堂, 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解, 老师在台下做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评判“小教师”的课堂, 也可以让学生们轮流讲解自己不同的想法或感受。诗歌重在感知, 每位学生感受到的东西是不同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都对学习诗歌起着重要作用, 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作者和时代背景, 帮助学生正确地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理论

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和对旧知识的重组。高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在学习诗歌,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建构体系, 这个体系可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他们会把它打破重新构建。像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会学到, 教师如何在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古诗词中教授学生新的诗歌意义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建构。不要用以前学过的东西来感知现在学到的诗歌, 每位诗人都经历丰富, 他们生活的时代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早年、中年、晚年创作的诗歌都是截然不同的, 高中诗歌教学都要给他们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其次, 让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战乱年代诗歌大部分是对和平、温饱的期盼。学生有时候可能觉得古代诗歌离他们太远不会去主动体验, 要让他们先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有的时候他们可能在生活中用诗歌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慢慢地他们就会在生活中不断建构和重组诗歌体系。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不理解陶渊明归隐的思想, 当他们出去旅游, 走到一个特别好山水风光的地方, 就会不自觉的想起“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这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的重新建构。最后变化的情感, 不变的价值观。高中生学习诗歌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不断变化, 但价值观影响他们一生。学习《离骚》要学习屈原不随波逐流, 保持高尚的节操的志气等等。每首诗歌都有其蕴含的价值观, 学生要以此为学习榜样, 勉励自己。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1.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分为五个环节。教师在诗歌教学时先让学生寻找这首诗的“支架”是什么, 明确支架在这节课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标准出发, 以学生已有的诗歌知识作为基础, 学习新知识, 并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一起建构, 构成新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独立探索后和同学一起协作学习, 在建构完成以后撤离支架, 最后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评价, 是否达到了学生想要达到的效果。支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增加课堂中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深入学习诗歌, 从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使学生是教学情景中主角理论的应用, 有利于体现脑科学、学习科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 抛锚式教学。

实例教学不同于情景教学, 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的环境去感受和体验问题。在教学中对于教师具有一定的身份挑战, 教师要从教师转变成学习者, 偶尔在课堂中起指导作用, 应该在什么时候指导学生对教师也是一项挑战。诗歌的学习一定要进入情景中, 在真实的环境中更深地感受每个字词的涵义, 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 去吟诵诗歌。例如学习《再别康桥》, 把自己想象成徐志摩, 自己走在康桥上, 诵读诗歌, 亲自去感受诗人的心情和感情, 充满对它的爱恋, 无可奈何的离愁。抛锚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自己阅读和鉴赏诗歌, 没有受到任何来自于教师的教授, 形成的完全是自己的知识建构, 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鉴赏。

四、结束语

建构主义进入诗歌课堂, 促进了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力, 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持续记忆, 提升鉴赏和表达能力。也有利于现代教学新型理念的形成, 突显学生的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戴媛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高中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 2016.


相关文档: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关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