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03 人气: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专门性人才, 在繁忙枯燥的技能学习中, 体育课程可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创新课程体系, 完善体育课程知识结构, 这是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创新课程; 完善体系;
前言
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设置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体育课程, 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对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所需身体素质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之具有明确的职业和专业针对性, 进而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层面上, 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 并能更好适应未来工作的身体及心理需求, 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岗位工资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1. 教学场地匮乏。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相关方面的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于体育教育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需要。但是基于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 然而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并未能达到及时的跟上。而且随着今后的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 体育场地及器材不足的现状将这种制约作用日益凸现。如学校的单、双杠等基本体育教学器械, 基本上都安装在室外田径场的四周或者其他的露天场地, 因而经常受到到日晒、雨淋的影响, 再加这次器材用了很久, 因此在这些器械上体育课, 进行体育锻炼将严重的威肋、到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质量优良的器械在价格上相对较高, 而价格低的体育器械寿命较短, 质量也不太好, 有些甚至安装使用不到一个学期便己损坏。提高体育场地的条件以及器材的齐全度, 这需要做出专业性规范性建设, 同时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条件, 修旧利废, 能够让学生有场地锻炼、有器材可以使用。
2. 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中完成, 而且教学内容的选用主要是沿袭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课堂训练、课外活动难以做到衔接互补。首先,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学习内容以运动技能学习、身体素质锻炼为主, 缺乏和职业体能需求相关的教学体系, 不能满足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体能素养的需求。其次,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别于其他学科, 以开放式自主训练为主, 各项运动的练习需要学生进行主动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在衔接上缺乏联动性, 教师的课外监督与指导不够, 而很多学生体育技能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为欠缺, 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1. 完善课程目标。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层次和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不同, 在设定课程目标体系时, 应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特点, 设定特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目标、身体和心理健康目标, 以及社会适应目标。如工科专业类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劳动强度、复杂度都要高于文科专业类, 而文科专业类学生精神压力大, 需要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 对于工科类专业学生, 应设定较高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目标, 文科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则应高于工科类。通过分层设定教学目标, 以适应不同专业的职业体能需求, 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2. 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大纲和计划制订的评估方面:首先是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其次应更加强调和注重是否了解所授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否了解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是否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 是否较为全面的涵盖和突出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课程计划制订的工作程序是否规范, 是否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 落实了课程计划责任人, 教师队伍是否广泛了解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依据和目标;课时、学分、开课学期等基本数据校对是否准确无误, 各类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完备, 课时及学分比例的分配是否合理等。
3. 教学思想转变。
思想的转变, 要在制度实施之前, 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性。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单纯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 忽视学生主体需求的教育思想。应充分的尊重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将学生的实际需求放在以为。明确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 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自身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如何施教能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要点, 培养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采取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选择教师的方式, 可以树立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 和激发教师的自我危机感, 避免在职业倦怠期, 采取消极的教学方式, 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的现象。
三、结束语
强健的体魄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础, 充沛的体能也是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高职体育课程教学除了正常的身体素质训练外, 还要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体能需求, 将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重新组合, 同时加强专业的职业体能训练, 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身体素质, 培养合格的“工匠”。
参考文献
[1]曾永忠.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与实施构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