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
当前位置:好家长杂志社 > 优秀论文 > >
作者:朱保京 张朝晓 字数:325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数量呈现出递增状态,原有的住宅楼房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高层建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现如今,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结构转换层被众多施工单位所忽略。由于结构转换层具有较大跨度和较宽的截面,且具有较大的混凝土强度和较高的钢筋含量,导致施工异常困难。加强对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有助于工程的顺利施工,同时能够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现如今,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推动了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逐渐呈现出多功能、综合性的发展趋势,为使大部分建筑工程的要求得到满足,施工单位通常会在高层建筑中设置结构转换层。不过因为高层建筑普遍具有较大自重且模板支撑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在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本文主要围绕结构转换层的特点,分析探讨了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应用,希望能够给今后的高层建筑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1 结构转换层的特点

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转换层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在它的上面承受着几十层的荷载,受力复杂,,它的破坏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设计时分析方法的限制,对各种形式转换层难以做到精确分析;另一方面是转换层部位地震反应强烈。由于转换层承受荷载巨大,导致其截面超出常规,钢材耗用量大、刚度大,重量也较一般楼层显著加大。

高层建筑水平力起控制作用,在地震区,一般要求楼层的质量和刚度均匀变化,不宜有突变,否则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薄弱层。高层建筑在转换层质量和刚度的变化导致该部位地震反应加大。另外,转换层的巨大截面还会给施工带来许多不方便。如武汉新世界中心,转换层采用1.6m厚的厚板,这种厚度的板不但配筋、混凝土浇筑困难,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而且施工时对其下部的模板支撑体系要求严格。0.5kN/m2以上的浇筑重量,常规的模板支撑不适用,还需另行设计制作,增加了工程的费用。一般地,由于转换层以上是小开间的剪力墙结构,而转换层以下是以柱为主要承重的大空间结构。很明显,转换层以上的结构剪切刚度大于转换层以下的结构剪切刚度,这必须进行调整。

2 模板支撑工程

1、四周外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底模和内侧模采用木胶合模板;梁模板采用ф48钢管作水平拉杆及剪力撑;模板的次楞采用50×100mm木坊立放,间距0.35m,主楞采用2Φ48×3.5钢管,间距0.7m;主楞必须在顶托上,不得放于支架横杆上。

2、梁侧模用ф48钢管作水平杆,并与暗梁主筋拉接,与板内水平钢筋焊牢,以保证大截面梁的模板安装质量;支撑系统采用门式脚手架,加可调底座和顶托,门架间距900mm-950mm;转换大梁的木龙骨采用80mm×100mm木坊,间距400mm。

3、在转换层施工期间,1-3层的梁板支撑必须予以保留。在施工时,应在第一步0.8m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第二步1.0m厚混凝土浇筑前,松开三层模板支撑顶端横杆与立杆的扣件进行卸荷,然后再全部上紧,使第一步的混凝土板和模板支撑体系能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当第二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将全部模板及支撑拆除。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看护支撑跑位、支撑挠度、侧模跑位及挠度,随时采取处理措施。

3 钢筋工程

1、大梁钢筋绑扎时,先将主梁上的上部钢筋铺在搭好的钢管架上,再套梁的箍筋,然后穿主梁的下部钢筋和其他钢筋,并在梁四角主筋上画箍筋分隔线,按其分隔线将梁上下主筋绑扎牢固,再绑扎其他钢筋。

2、先绑扎主梁钢筋,主、次梁交接处留出适当箍筋位置,待吊筋及次梁主筋穿完后再绑扎剩余的箍筋。

3、梁钢筋安装必须在梁底模板安装后进行,经检查合格后,再支梁侧模及楼板模板,待梁(墙)第一次浇灌砼强度达到后再绑扎楼板钢筋。

4、大直径钢筋接头连接应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方法;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内不允许超过50%,梁跨内同一根钢筋,柱、墙内同一层同一根钢筋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5、绑扎板钢筋时,应先将梁施工缝处的松散砼清理干净。

4 砼工程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转换层C40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为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应变,防止裂缝产生,可在砼配比中可掺16%-18%的粉煤灰;最好使用细石砼(细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并选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含泥量小于2%,砂率控制在44%以内;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每槽砼搅拌时间保证不少于90s,以降低浇捣的难度;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5-16cm。

2、混凝土的浇筑 。一是混凝土浇筑前,为使模板支架受力均匀,应先洒水湿润模板;在浇筑前,为保证混凝土进入梁底部,应先进行勘察,确定振动棒的插入地点、振捣范围等,以确保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能满足振捣要求;二是在浇筑的过程中,转换梁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段长度控制在20m以内,每层高度控制在1m以内,用Φ50mm型振动棒振捣,直插振捣厚度不超过500mm;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需20-30s,振捣间距不大于50mm;钢筋密集区即墙、柱、梁相交处采用Φ30mm型振动棒振捣,直插控制在250-350mm之间;三是梁砼的浇灌顺序,因从中间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四是在浇筑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宜单层为5m/小时,前后两层浇筑的间隙时间应适当延长,且在浇筑的过程中,应有施工人员边对上下的模板进行检查并用锤子锤击四周侧模板,以促进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度;五是振捣过程中,应确保梁、柱及墙相交部位等要振捣密实,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降、无气泡、不泛浆为准;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第一层混凝土表面的浮灰、松散的混凝土碎块、浮浆碎渣等杂物冲洗干净。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由于转换层施工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裂缝的处理。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混凝土可采用60d强度;可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水泥用量10%的UEAH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凝结时的收缩;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下,降低砂率(42%-45%),以减少其收缩变形;可对混凝土增加二次振捣工艺,同时对混凝土收面采用“一平、二压、一光、拉毛”的方法,加强混凝土收面的二次抹压,并在终凝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以闭合收缩裂缝。

4、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开始,即可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养护时,由于混凝土前期的水化热较大,为防止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而导致开裂的现象,即在梁表面和侧面采用麻袋覆盖,然后洒水养护,浇水保湿养护期不少于14d,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5、混凝土测温。混凝土测温点应沿浇灌高度,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为500mm,水平测点间距为5m;一组应设置三个测温点;在测温的过程中,考虑到浇筑高,测温管的插入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测温管一般采用钢管制作而成,钢管底部应用钢板焊实,且考虑到混凝土的浇筑高,钢管应埋入梁深度的2/3,露出梁面约50mm;测温时,从测温管中插入温度计,可测砼的内部温度。在砼表面直接测量表面温度,由此掌握砼的内部和表面的温度。测温次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6h小时起开始测温,每2小时测一次,连续3天之后每4小时测一次。在测温过程中发现温差超过25℃,则应及时加强保温,如加厚保温覆盖等。在整个养护期间,应确保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始终小于25℃。

5 结束语

随着高层建筑的蓬勃兴起,在设计建筑结构时,想要使建筑功能的要求得到满足,需要将转换层设置在具有较大差异的结构布置楼层中。转换层能够有效的传承上层荷载,使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保障。相信随着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优化,今后能够在高程建筑工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沙志国;张伟宁;浅谈转换层监控技术要点[J];今日科苑;2010

相关推荐


[叶万里] 浅析如何监督建筑工程的质量
[周明谷] 简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王虎] 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途径
[牛犇 王岩]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徐运峰 姜世海] 高强度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应用
[倪祥润 孙晓平] 超高层核心筒整体模板技术研究
[程果 李飞] 高层建筑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郭瑞 弓振伟]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王玉增 周军坡] 房屋建筑工程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乔建平 黄建刚]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砼裂缝控制措施
[乔清林 张涛] 化学灌浆法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高玲] 浅谈如何提高高层混凝土施工质量与安全
[常晓琴] 浅析建筑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张凯军 丁晶晶 刘] 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的应用及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王保全 黄家奇] 关于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
刊物信息
  • 刊物名称:《好家长》
  • 每期页码:80页
  • 收录网站:知网
  • 国内刊号:CN32-1616/G0
  • 国际刊号:ISSN1009-8569
  • 邮发代号:28-246
  • 投稿:tougao@hjzzzs.com
  • 推荐阅读
    最新动态